泰国学生汉语结果补语的常见偏误

2012-04-29 07:38王娇娇
现代语文 2012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泰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汉语热”潮流,各种形式的汉语学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面对现实,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汉语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材编法等几方面最为突出。本文试运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大量的语料中去研究泰国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方面的常见的偏误类型及其具体成因,以期为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对泰汉语教学 结果补语 常见偏误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补语系统是一个既复杂又相当重要的语法知识点。由于在“泰语中表示修饰、限定性的状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语之后,其中也包括了说明动作行为结果的词语,所以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的词语和表示修饰、限定的词语都划在状语里了”(裴晓睿,2001:106)。再加上汉语结果补语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导致了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结果补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误。

一、常见的偏误类型分析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笔者在泰国佛统皇家大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时所收集到的学生作业和试卷,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到了大量语料。本次共设计了三份问卷,第一份是对泰国学生个体情况的调查;第二份是对泰国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第三份是对从事对泰汉语教学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

根据所收集到的语料,我们将泰国学生在汉语结果补语方面的偏误归为回避性偏误、内部偏误以及其他偏误三大类,然后又根据每一大类里的不同偏误表现再将其分成许多小类。在划分出来的众多偏误小类中,表1中的四种是泰国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

表1:最常见的四种偏误现象统计表

偏误类型 数目 比例 排序

宾语的错序 326 24.71% 1

结果补语的误代 227 17.21% 2

否定副词的误代 151 11.44% 3

结果补语的遗漏 92 6.97% 4

(一)“宾语的错序”是泰国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偏误现象,造成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汉语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密不可分,两者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其他成分,所以当动词、结果补语和宾语三者共现时,汉语中的语序是“动词+结果补语补+宾语”。然而由于泰语中没有补语,泰国人认为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所以对应的表达形式是“动+宾+状”。例如:

(1)我看第二课懂了。(泰国学生“宾语错序”的句子)

我看懂第二课了。(汉语正确用句)

????? ????? 2??????????

我 ?看课 二懂 了(直译)

(2)上课完了,我就去食堂吃饭。(泰国学生“宾语错序”的句子)

上完课,我就去食堂吃饭。(汉语正确用句)

???????????????? ??? ?? ????????????????????

后上课 了 我 就去吃饭 在食堂(直译)

(二)“结果补语的误代” 主要反映的是泰国留学生对动词与结果补语之间的搭配尤其是动词与意义较虚化的结果补语之间的搭配掌握得还不够好。

(3)贴到邮票后就可以寄到泰国了。(泰国学生“结果补语误代”的句子)

贴上邮票后就可以寄到泰国去了。(汉语正确用句)

??????? ??????????? ???????? ???????????? ????

后贴邮票就 可以 寄 到泰国 了(直译)

(4)你先睡吧,我做成作业再睡。(泰国学生“结果补语误代”的句子)

你先睡吧,我做完作业再睡。(汉语正确的句子)

??? ??? ???? ???? ??? ?? ??????? ????????? ???

你 睡觉先 吧我 做 作业 完成再睡(直译)

(三)“否定副词的误代”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造成的。由于泰语中只有“???”这一个否定词,而汉语中常用的却有“没有”和“不”两个否定词。所以泰国学生经常搞不清楚在汉语结果补语句的否定形式中该用哪个,因而出现了“否定副词误代”的偏误。

(5)她还不吃完饭就跑出去了。(泰国学生“否定副词误代”的句子)

她还没吃完饭就跑出去了。(汉语正确用句)

???????? ???????????????????????????

她 吃 饭不完就 跑出去 了(直译)

(6)今天晚上我没看完这本书就没睡觉。(泰国学生“否定副词误代”的句子)

今天晚上我不看完这本书就不睡觉。(汉语正确用句)

??? ??????? ?? ??????? ???? ?????? ?? ???? ??? ???

晚上 这 我 看 书 本 这 不 完 就 要 不 睡(直译)

(四)“结果补语的遗漏”这类偏误主要是受泰语语法规则以及英语语法规则的负迁移影响。因为在泰语中很少有两个动词直接连用的情况出现,也很少用一个动词来补充说明另外一个动词,而英语的语法规则根本就不允许“V+V”这种结构出现,所以当泰语留学生对于汉语动结式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时,他们就很容易将泰语和英语中可以同时表示动作和结果的词来对应汉语中的动词,而忽略掉了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的结果补语。例如:

(7)猪被农民杀了。(泰国学生“结果补语遗漏”的句子)

猪被农民杀死了。(汉语正确用句)

The pigwaskilledbyfarmer.

猪 被 杀由农民(直译)

(8)有一天我在学校看了一只小狗。(泰国学生“结果补语遗漏”的句子)

有一天我在学校看见了一只小狗。(汉语正确用句)

????????? ???????? ???? ????? ??????????? ????????

有 在 天 一我 看 狗只一在学校(直译)

二、偏误成因的具体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简要分析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方面因素。在分析偏误语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历,我们认为偏误的原因应从语言和教学这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语言方面

1.母语的负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己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也可简称为迁移;反之,便叫负迁移,或称干扰”(鲁健骥,1999:23)。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多是成年人,母语的语言知识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于是在接触了有限的目的语,但又对目的语规则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便习惯性地套用了母语的规则和用法,因而造成偏误。

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于汉藏语系,但是泰语中却没有补语。汉语结果补语在泰语中都归在了状语中,有的能在泰语中找到对应形式,有的则不能找到对应形式。当不能找到对应形式时,泰国学生只是用母语中可以同时表示动作和结果的词来对应汉语的动结式,从而导致了“遗漏结果补语”的偏误。另外,汉语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结合得相当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任何成分,然而泰语中动词与汉语结果补语相对应的形式之间结合得比较松散,中间可以插入宾语或其他成分。这一差异导致了泰国学生出现诸如“他写名字错了”这类“宾语错序”的偏误。

2.目的语的泛化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刘珣,2002:195)。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是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成年人,当他们对目的语规则了解得不够全面、理解得不够透彻时,往往会根据已学的、有限的第二语言的规则想当然地进行类推,从而造成了过度泛化的偏误。

在我们所收集到的问卷语料中,很多泰国学生都认为“小红没吃完饭就跑出去了”这句话是对的,而“今天晚上我不看完这本书就不睡觉”这句话是错的。这一现象显然说明了他们已经知道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是“没(有)+动词+结果补语”,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后一个句子是假设复句,在假设复句中是可以用“不”来否定结果补语的,从而将汉语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过度泛化造成了“否定副词误代”这一偏误。

3.媒介语的干扰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全世界人民对它的语法规则都普遍比较了解。再加上泰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国民的英语普及率也比较高,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英语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媒介语言。很多人在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中都忽略了英语规则干扰这一因素,为了研究这一因素,我们在问卷二“结果补语学习情况”中设置了两个英语句子:“The pig was killed by the farmer.”和“I wish to go all over the China.”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含有汉语结果补语的句子。统计结果显示:有15个人选择了放弃,有53个人在翻译时遗漏了结果补语。

(二)教学方面

1.教材编排因素

教材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普遍都是用英语注释的,这对于泰国学生显然不适用。一是因为,汉语和英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本来就不对称,英语注释必然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二是因为,泰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是很高,要把英语注释转化成自己的母语来理解,其难度可想而知。例如:“我想走遍中国。”翻译成英语是“I want to go around the China.”汉语中动词“走”的结果补语“遍”在英语中被翻译成了动词“go”的状语“around”。再如“我做完家庭作业了”翻译成英语是“I have done the homework.”这里的动结式“做完”在英语中只用了单个动词“do”的现在完成时态来表示。类似这样的英语注释还很多,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另外,通过具体考察《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这两种教材中对于结果补语的讲解,我们发现:

1)对于结果补语的特点、用法讲解得不够全面、透彻。例如:《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中对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是这样讲解的:“否定式:没(有)+动词+结果补语,否定句的结果补语后要去掉‘了”(杨寄洲,1999:56)。这很容易让学习者认为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任何时候都只能用“没”。但实际上在假设句中,也可以用“不”来表示否定结果补语的,例如:你不说清楚,我怎么帮你?

2)只讲解动词作结果补语的具体语法意义,忽略了其抽象语法意义。例如:《汉语教程》第二册(上)第40课对于作结果补语的“住”的解释是这样的:“‘住作结果补语,表示通过动作结束或固定。”实际上这一解释只说了一半,因为“住”作结果补语还有一种抽象意义:表示思维感情的“停顿或静止”,例如:“一句话把它问住了。”“当时他就楞住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782页)

3)课后练习的形式单一,主要集中在“组句”和“替换练习”这两种形式上。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80页对于结果补语的操练就采用的是“替换练习”。即要求学生用所给的词或短语(“做对,练习,错”;“听错,他的话,对”;“念对,这些生词,错”……)去替换例句中划横线的部分(“她写对你的名字 了没有?”“没有,她写 错了。”)(刘珣,2002b:80)。这种练习形式对于学生熟悉结果补语的形式结构有一定帮助,但是仅依靠这种机械练习形式不仅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动词和结果补语间意义搭配关系的掌握。

2.教师的自身因素

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41名被试的对外汉语教师中,认为自己会详细讲解教材中出现的结果补语意义的有31人,但是居然没有一人选择详细讲解教材中所出现的结果补语的意义和用法;认为自己在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多媒体来教授结果补语的人数为15,仅占总人数的36.59%;认为自己对泰语语法比较了解的人数为4,仅占总人数的9.09%。这些数据表明:在意识上,教师对于结果补语用法的重视度还不够;在理论知识上,大部分教师对于泰语语法规则不够了解;在教学方法上,绝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会主动、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旁听留学生课的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都认为“设置某一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汉语结果补语”的教学效果最好,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将英语直接解释汉语结果补语的。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导致的。

3.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刘珣,2002a:208)。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对结果补语的特点和用法了解不够,而且不能在母语中找到补语这一语法成分,所以他们害怕出错,就往往采取回避这一学习策略,用更简单的、自己更熟悉的方式来表达。

在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回避率与学生的年级成反比,其中大二占54.24%,大三占29.38%,大四占16.38%。在同一个年级中,从性格外向学生的问卷中所收集到的偏误语料要多些,而从性格内向学生的问卷中所收集到的偏误语料要少些。这说明随着高年级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更具有使用结果补语这一新知识的冒险性,学习态度也更主动积极;而低年级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对结果补语的特点和用法不够熟悉,思想保守、学习态度消极,因此更倾向于避难就易。

三、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结果补语最常见的四种偏误类型是:宾语的错序、结果补语的误代、否定副词的误代和结果补语的遗漏。造成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结果补语方面的偏误除了语言方面因素(如:母语的负迁移、媒介语的干扰、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以外,还有教学方面(如教材编排、教师自身因素以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解决这些偏误,一方面对泰汉语教材内容要尽量采用泰语注释,全面、透彻地讲解语法知识,注重课后练习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对泰汉语教师除了要主动学习泰语、重视汉泰语言间的对比以外,还要采用灵活多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鼓励泰国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成燕燕.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

大学学报,2005,(5).

[3]张娜.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使用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

2006,(9).

[4]胡发宣.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5]刘永君.汉语补语在泰语中对应表达形式及偏误研究[D].暨南大

学,2008.

[6]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

[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a.

[8]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9]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2)[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2002b.

(王娇娇 四川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