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策略

2012-04-29 00:44刘建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手段效能教学活动

刘建平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发展。体育教学要为培养21世纪人才服务,已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教学认识中,为达到某种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这样才能认可教学活动“有效”。而“有效”即“有效果”,这是古代东西方共同的经典看法。这种看法关注的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并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背景下的教学有效观。自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产生,要求学校教学减少“投入”,增大“产出”。它类似于大机器生产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班级教学带来了规模效率,解决了”量”的问题,但“质”的问题便随之而来。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是否相符及程度高低的价值判断。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全民素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要选择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的长远发展起长期效益和奠基作用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养成学生体育习惯与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因此,根据这一价值取向,一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人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如时间、精力、财力等要符合活动的合目的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活动是育人活动,教学的效果、效率的产生受到育人规律的制约,因而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规律性。具体来说,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少的投入来取得多的教学效果,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因此,教学有效性集中体现在:1.有效性。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相符性。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2.有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是教学活动价值的体现。3.有效率。由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对时间、精力的投入,所以,这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效率表述为将有效的教学时间除以实际的教学时间乘以100%。

二、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体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教材)与教学手段。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

1.教师。体育教师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学习效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他们自觉能动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正确选择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中的效能产生影响。

2.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基于学生的“可教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影响着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为学生的学习效能是通过学习使自身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提高技能,形成健身健心观念,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协调发展。

3.课程(教材)。课程(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材的选择与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并能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相适应,才能发挥课扩程(教材)的效能。因而,课程(教材)不仅是教学活动目的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能。

4.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了解认识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中介途径,那便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指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活动的效果、效率的指标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密不可分,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的活动方式、拓展教学时间的维度等功能。

三、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情知相呼应,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教学作为社会特意组织起来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它应高效率地完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并有能力主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过去体育教学体系是以技术教育为中心,重视有形的显在价值,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这一无形的实在意义。结果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后,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却与体育无缘。应该说,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身心锻炼与塑造作用是最完备的,在身心两方面的感受也是强烈的。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情知相呼应,学生的认识活动才能深入持久,使学习活动富有能动性。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挖掘学生的情感作用。如“和乐体育”“成功体育”等等。

2.增强教法手段的复合性,提高教学效率

布鲁姆指出,如果将一些分别着眼于教学过程不同侧面的理论结合使用,效果就会增加。在现有的教学策略上加以另一种新的策略,其效果虽不会因此而倍增,但确能增加效果。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十多年来,广大体育教师将一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做法引进体育教学中,如程序教学法、发现学习法等,对提高教学效果效率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因其特有的作用与局限性而不可能是唯一、固定的新模式,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于主观(教师、学生不同)和客观(教学任务、内容、项目、条件等不同)因素,决定了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需求的多样性。增强复合性,一方面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模式,构建多向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注意在特定情境下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以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的教学变量在不同教学场合的不同组合运用。目前,体育教学中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流派进行的实验多数是单一型的,即以一种理论为指导,以各种方法依据展开实验,而有意识、有依据地将各种教学理论与方法结合进实验的并不多见。因此,体育教学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

3.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益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责,使他们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身心受益。那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要求,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运动技术学习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体育的个体发展,其教学效益也是有限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与他人既有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或差异之处。从提高教学效益上看,必须因材施教,采用不同方法。

总之,如果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教学系统功能的有效实现,那么,教学构成要素关系结构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其教学效能水平就高。另一方面,教学构成要素关系结构中的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对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影响。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教材与教材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教学过程方法手段的最优化等,都对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从教育的观点去定位体育,探讨为什么而教、教什么与怎样教的具体问题。使教学活动成为充满情感交流,对人性尊重、对学生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多向活动,才能真正从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的人这一视角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手段效能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