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研究

2012-04-29 06:13:01李湘玲王泳兴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创新型人才

李湘玲 王泳兴

摘要:把大学生社团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研究大学生社团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互动发展,对于促进社团自我管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吉首大学社团发展注重与本地经济、文化资源对接,与专业紧密结合,是大学生社会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变革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注重以学科为兴趣基础的社团发展、加强对社团隐性知识的管理、增强社团导师的师资力量、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发展;创新型人才;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73-02

大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的群体组织。发展大学生社团,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改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2],加快了大学生角色社会化[3],培养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提升了组织管理能力等[5]。近年来,大学生社团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及高校的关注,认为通过社团发展,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创新型人才的供给带动社团的发展和管理。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高校所处区域资源缺乏,社团的良性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本文将社团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互动发展作为研究的新视角,以吉首大学为例,探究大学生社团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互动促进的内在机制,对经济落后地区社团的发展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吉首大学社团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吉首大学社团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共有学生社团46个,其中校级社团39个,与专业课程和兴趣爱好紧密联系的专业性社团受到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在社团的类型方面,依据其性质和成立的动机大体分为七类。

(一)社团发展注重与本地经济、文化资源对接

吉首大学社团从2006年起发展较快,这与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不仅注重专业学习,还注重精神文化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关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宣扬湘西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如走过13个年头的虎雏社团以沈从文先生的《虎雏》命名,举办多台以宣扬湘西文化为主的话剧。创业健强社则与当地的企业联合,组织旅游、特产等推介会,进行创业实践。

(二)社团发展与专业紧密结合

基于兴趣爱好的社团在导师的指导下,与具体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思想沟通平台和基础物质保障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着重于专业知识在社团组织活动中的运用,如医学院的学生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专长,积极参加针灸推拿协会和杏林社;商学院的学生在工商管理、营销方面有特长,市场思维活跃,积极参加电子商务协会和创业健强社,并结合各种竞技比赛,突出专业成就感。思想平台立足于大学生教学课堂上的思想、想法、设计和思路,通过社团的渠道表达出来,给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基础物质保障平台体现在资金、程序、设备上为参与者提供一定的资助,减少资源匮乏之忧。

(三)大学生社会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社团的社会化转型体现在为大学生提供对社会角色、社会期望、角色变迁等认识的有效途径上。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工作角色的变换、合作与分工,责权利的分配鼓励和激励大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鼓励大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资源匮乏的不利条件下,自我效能感能引导大学生以肯定性情绪倾向来观察和选择社团,并在社团活动中,分析复杂的环境,设计活动方案和组织形式,实现参与社团活动的预期目标。在吉首大学社团发展过程中,给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平台,是创新思想的有效来源,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力途径。

二、吉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促进机制

(一)吉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吉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途径。

1.通过参与创新性比赛带动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级创新性比赛,如创业大赛、广告大赛等,并取得了获得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等可喜的成绩。在参与过程中,大学生既体会到合作与协作的管理过程,又提高和展示了其专业技能。

2.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吉首大学从2008年开始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创新人才,在全校支持30个创新项目;2010年支持60项;2011年支持55项。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将校、院、系、班的资源紧密结合,多级动员,在科研项目的申请、完成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提升。

3.是课程教学。除在院系积极开设创业管理或创业学等课程之外,还开设全校通识课,通过增强创新创业等理论教学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将学生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动态融入教学过程,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注重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激励学生市场调研、参与企业项目等。

4.产学研一体化。加大对产学研基地的开拓,如商学院、资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不仅在猕猴桃项目、醋业项目、医院基地开展合作,增强实习基地的多样性和稳定,而且还聘请企业老总、技术骨干来校兼职或做专业讲座。

(二)吉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促进机制

1.促进专业型社团的形成和发展。有共同的追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促进了以专业和兴趣为中心的社团的形成,社团建在专业上,学生对社团事务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自主性,对专业学习和团队分工的责任感也会加强,这有利于社团的形成和稳定。在创新过程中的技能提高有助于社团的专业化和社团品牌的建设,使其社会化程度更高。

2.促进内外部环境对社团的支持。在与学校内部教师及外部企业的沟通交流、研发拓展的创新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可以让内外部组织了解社团所从事的事业,不仅是以兴趣为中心,还有专业的支撑和社会作用,促进内外部环境对社团的支持。

3.促进社团的长远规划。从社团成员个人创新的角度来讲,根据高校和社团的优势,将在不断创新实践中积累总结一些的经验和教训,融入于社团这个集体的发展过程中,促进社团的长远规划,并且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等方式,层层分配目标,也带动社团整体发展的目标。

三、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变革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大学生社团“统管严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创新型社团的发展,要积极引入市场理念和创新理念,给予社团充分的管理权,把社团的各类活动视为产出,以知识产品或信息服务来运作,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能力、决策力和执行力。在社团的活动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空间来创新。

(二)加强以学科为兴趣基础的社团发展

在社团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大学生运用第一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原则和策略等来指导实践,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学科兴趣,做到学以致用。以学科为兴趣基础的社团也更稳固,创新发展的推动力也更强。

(三)加强对社团隐性知识的管理

在社团,鼓励多角度、多层次的营造创新知识管理的环境,使社团成员积极主动地获取创新所需要的知识,方便社团成员间开展无障碍的知识转移和共享,及时进行知识维护,并不断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社团创新的竞争优势。

(四)增强社团导师的师资力量,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社团导师制在吉首大学推行和实践进程较为缓慢,这是因为对导师的激励措施不够,没有相应的报酬,主要是依靠导师个人的热情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为此,学校需要探索一种适合现实情况的社团导师制,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导师要不断地扩充多专业视角下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其走出校门,加强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交流,获取进行实践教学的资源,学习实际操作经验。

(五)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自我效能感

应培养学生积极、客观的归因态度。自我效能高的学生会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认为行为结果完全是由环境控制的,自己无能为力。因此,在对创新性社团活动进行归因时,还应持积极、客观的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保持持续的动力。创造创业创新榜样效应,积极宣传本地区的创业成功人物,让学生知晓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创新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以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观念。

参考文献:

[1]孙孝文.刍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罗开元.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7).

[3]陈晓斌,丁舰丰.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社团与其社会化进程的关系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

[4]陈望梅.大学生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5]樊永生.大学生社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创新型人才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26:44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6:05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11:23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0:52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6:54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会计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探讨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08: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