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2-04-29 05:07叶向红石中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学部石景山区

叶向红 石中英

进入“十二五”时期,按照“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石景山区加快推进传统工业石景山向绿色生态石景山转型,全面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在加快推进区域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区域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创新育人模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已摆在区域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总体上看,部分中小学校的教育行为中仍存在着一些背离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发展,制约着教育品质的提升。

为推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域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石景山区教委创新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携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2010年正式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以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面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全体中小学师生,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建立大学(University)—区域(District)—学校(School)协作发展模式(简称“UDS协作发展模式”),旨在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促进石景山区教育发展实现均衡化、现代化、精细化,使教育结构、条件、水平适应区域社会、经济转型,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绿色教育”概念界定

“绿色教育”具备三层涵义: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第一层涵义——环境教育,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绿色教育”是对绿色奥运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首要任务,就是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而教育,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学校与社区而努力。第二层涵义——可持续发展教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环境本身的性质问题,“绿色教育”不仅应使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应当使我们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正是为了达成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教育”的题中之义。第三层涵义——“绿色教育”生态体系构建,教育要想成为“绿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必须要通过推进学生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善待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制度的、关系的、文化的、亚群体的和个人的资源,并自觉致力于这个“绿色的”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维护。

从这三层涵义出发,“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界定了“绿色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素。“绿色教育”是指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和人文有机联系,采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为目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文”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具备人文精神;“健康”突出强调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要关注多元的发展主体,要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要以当前的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伴随“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绿色教育”不仅仅是在内容主题上超越了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更是通过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从根本上改进和超越了现代教育。“绿色教育”将是作为改进和超越现代教育的一种优选方案而存在,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

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国家教育政策为依据,以石景山区教育状况为基础,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创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旨在适应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打造以绿色为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石景山区教育,全面提升全区教育质量与水平。

“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的目标是: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促进石景山区教育发展实现均衡化、现代化、精细化,使教育结构、条件、水平适应区域社会和经济转型,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目前,实验区项目共有7个项目组,各项目组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并组建相关团队,由石景山教委选派负责人管理项目实施进展。两年来,教育学部通过整合学校三个学院的优势资源(教育学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从9个实体学术机构选派63位教育领域专家,组建了7大项目13个子项目组,全力投入到石景山区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7大项目包括学校文化建设、绿色课堂改进、师德建设、绿色教育基本理论构建、绿色学前教育、黄庄职业高中品牌校建设、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领导力培养。

根据基本目标,“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确定了五大具体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在双方共建时期内,打造10所具有优质教育教学水平、有特色、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优质幼儿园和学校,为促进全区“绿色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发展目标:在双方共建时期内,努力培养10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培养一批具有冲击“特级教师”称号或正高级教师职称实力的优秀教师。同时结合石景山区教育实际,对全区基础教育教师以及教研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生发展目标:通过开展“飞翔”计划,探索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促进一大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从而带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进与变革。

课堂改进目标:在12所项目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信息化综合应用、“绿色教育”校本教材的改革试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土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目标:在石景山区选择20至30所幼儿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和高中,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促进这些基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教学资源建设。

“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管理和运作机制

为保证实验区项目顺利实施,石景山区教委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区教委主任和教育学部部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学部通过整合教育学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学院的优势资源,从9个实体学术机构选派63位教育领域专家,联合区内各级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建了7大项目组,各项目组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并组建相关团队,由区教委选派负责人对项目在区内的实施进行管理。(如下图)

2012年以来,得益于多方位有效指导和项目前期经验的积累,以及项目组专家的悉心投入与各学校的大力配合,项目进展效果显著提高。在管理上,项目组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总结汇报机制、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活动的管理实效性不断增强。在项目进展的形式上,各项目组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培训活动、研讨活动,对“绿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专题规划,使项目组展开的活动针对性不断增强,科学性不断提高,有效性不断改善。在成果上,相关的调研报告、案例集、相关的本硕博论文正在不断完善中,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积累。

至2011年底,“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各项目组共计举办活动186次,其中会议50次、大型讲座20场、下校116轮、听评课369节;参与专家共计1058人次;培训校长教师3390人次;形成各项记录、总结、报告87.2万字。仅2011年,各项目组举办活动118次,其中会议31次、大型讲座15场、下校72轮、听评课154节;参与专家共计549人次;培训校长教师1290人次;形成各项记录、总结、报告近50万字。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学部石景山区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来自姥姥的爱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