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心灵幸福的读书人

2012-04-29 05:07韩少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诗意心灵

韩少国

语文学科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等。因此,广博而丰腴的文化底蕴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有专家曾指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就是教师个人的文化底蕴。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能架起学生的文化脊梁?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广读群书,博采众家。

读文学、读历史、读天文、读经典名著……“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必须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学生走向崇高。我经常带着学生一起阅读诗歌。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病的良药,它能够洗涤人的灵魂。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带着真情实感走进文本,感受屈原之情真、李白之傲骨、杜甫之忧国、苏轼之旷达……语文是诗意精神的语文,是唤醒情感、点燃心灵的“人生语文”,也是“言意语文”之伊始和终端。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有思想高度、语言深度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漫延文化韵味、闪耀思想火花、撒播文学种子的课堂,是有内涵、有厚度、有温度的课堂。

其次,语文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在“广”的前提下做到“专”。

语文教师要系统地研读教育论著,特别是教育经典著作,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在这些教育名家的论著中,我们会坚定教育追求,增长教育智慧,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当我们将从阅读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积累下来的经验,溶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智慧和情怀时,就能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

另外,读书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拓展文化视野。

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高度和广度。新课改形势下,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并非易事,既要热爱知识,还应是一个有趣的人。所以,我们要关注生活,培养多方面的情感,多欣赏音乐、电影、戏剧,有更多的人文情怀——感受大自然,感受人类一切美的东西。教师也要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要关心身边的时事,努力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这些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语文教师在阅读的同时,要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创新型人才。

具有独特思考的精神。当我们阅读时,要懂得换位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更具多边性、科学性、前瞻性,在授课时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势,对人类与自然、人类文化与科学规律有更深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对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要做到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权威,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再创造,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到灵活的换位、求异思维。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富有时代精神,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只有将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师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阅读时,我会把书中精彩的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每学期能积累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书,读出了效度,心灵就有了亮度;书,读出了深度,思想就有了高度。我们只有把书读到自己的心坎里,才能把人类的文明传承到学生的精神中。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那些方块字确实能促使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和尊严,阅读能给我们带来诗意和创造。坚持读书和写作,从现在起做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做一个心灵幸福的读书人,做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读书人。这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也许高不可及,但它至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诗意心灵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被耽搁的诗意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