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柳花
【摘要】 初中课堂上的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异很大,为了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数学中有所进步和发展,切合中国教育的宗旨,同一课堂分层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各个学校的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的成功实行,让学生们成功地变被动学习数学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实行课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只要有人群的存在,就有差异的存在,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同,所以这个星球才充满了生机. 每个在学校念书的学生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苛求在课堂上的所有学生都有一样的智商,都开发同样的大脑部位,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名学生某个学科考试成绩不好,而忽视了对该学生在该学科上的培养.
数学是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也是全世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小学数学充其量是算术,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数学,但到了初中,真正的数学学习便开始了. 虽然数学是必须学的,但学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有差异,而此时,每名学生的个体特征也开始表露,有的学生逻辑思维缜密,学习数学如鱼得水,很容易就能领会其中的道理,而有的学生努力很多,费劲不少,但在数学成绩上就是不见什么起色. 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老师的智慧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给每名学生的灌输内容一样,这就容易让数学好的同学感觉学得不过瘾,耽误了人才的栽培,还容易让数学不好的同学总也跟不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根据教育部最新指示:当前初中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还要减轻初中生学业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课堂分层教学,这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人性化.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教学是最合适的方法,可以让尖子生冒出来,让他们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习惯.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即通过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学,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帮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只要能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是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当今的分层教学说到根本就是“因材施教”方法与时俱进的体现.
今天我们所说的课堂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群体,并对他们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课堂分层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班级里,成绩最优秀的在一个班级里,成绩良好的在一个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在一个班级里. 另外一种就是最近被国际非常认可的,即让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班级里,然后在这个群体内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
前一种方式已经逐渐被否定,因为分层教学是成绩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且课堂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如果各个班级按照成绩优劣被分开,不仅会给差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还容易让成绩好的班级越来越领先于成绩不好的班级,成绩不好班级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损害,这就逐渐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并不是让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不好的学生越来越不好,而是在满足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发挥他们每个人的潜质,促进其成长. 目前后一种方式已经走入课堂教学,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三、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方案
在同一个课堂的分层教学中,老师要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给他们留不同的作业,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可以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通过一段时间去了解这个班级里每名学生的基础差异,为分类建组做准备. 大约要用半年的时间,老师才能对所有学生摸底结束,然后针对他们的差异分组,并对每个组设定教学目标. 此后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老师要面向全体,对他们因材施教. 由于老师也是普通人,并非第一次分组就绝对的准确,里面难免有些水分存在,所以还要实行阶段考查,隔一段时间就对这几个分组进行考核,然后再根据考核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作出新的调整. 总之,分层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名学生都比原来有所提高,而并不是让他们都达到同一个终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学生自身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将学生们分成三组,其中中等组的人数要占主导. 优等组和差等组的人数不能过多. 优等组作为尖子生,是数学课上重点培养的对象,目标是让他们具备自学的能力,且能独立解决难题,并且还能有时间帮助另外两组学生提高成绩. 中等组要做到能独立掌握基础的内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部分难题. 而差等组作为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学目标即是在教师和优等学生的帮助下掌握初中数学最基础的部分,完成升学考试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应用即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10).
[4]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2002(1).
[5]郑国良.如何实施分层数学教学. 教学与管理,2006(11). [6]牛宏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考试教研,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