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2-04-29 03:23李建红石增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高校对策

李建红 石增强

[摘要]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普遍引入,本文从高校科研建立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高校科研及其管理的特点,分析高校与企业的不同,阐述了高校科研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 高校; 质量管理体系; 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高校承担了一大批国防预研、军品协作配套、军口973等重大科研任务,涵盖了军工科研的众多领域和若干计划,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凝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加快我国新军事变革,推动国防科技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国防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第143条规定“质量体系评定不合格的单位不能承担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任务”,新颁布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第46条规定“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任务”。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参与国防科研的必备条件。同时,高校科研管理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培养科研人员特别是年青科研工作者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和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还能够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对科研成果产出的保障[1]。

因此,包括军队院校在内的许多高校,为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先后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00族标准(等同采用ISO 9000族标准)或GJB9001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一整套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加强了科研项目管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针对科研项目和科技管理工作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的是源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因此,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高校自然会暴露出自身的不适应之处:高校学科众多,承担科研任务的范围广泛,科研布局较分散,试制的产品属多品种小批量,相对于企业单一而集中的科研生产任务而言,高校在质量管理上的难度会成倍地增加。由此,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对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2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工作环节存在“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不同于企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2.1高校与企业的任务方向不同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一般仅在某一具体的科研方向有产品研发和生产,而高校一般有多个学科,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科研任务。因是由于高校科研生产的专业领域跨度相对较大、种类多,研制过程差别很大,而且一些产品的研制任务不连续,设计和开发过程变更频繁,研制任务时间紧,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环节多、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没有吃透标准的情况下,生搬硬套标准,造成执行困难。往往出现科研过程中做过的做得很好的工作没有放入标准的环节中,而为了标准的某个环节无谓地准备诸多额外的工作。

2.2高校与企业的中心任务不同

企业单纯为了生产赢利而运营,追求的是产值和利益的最大化,而高校肩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重在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一方面高校在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有教学与科研双重用途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高校又是以教学为主,其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并不是为科研及产品开发而设置的,这就决定了质量体系中所规定的相关职能部门和质量职责只是组织的一部分工作,甚至可能会有名无实,这在不同程度上必然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3高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管理采用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各个课题组的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课题组组长,通常是一个课题组一个管理模式,课题组科研水平也基本取决于课题组组长,人为因素对科研的影响过大,导致采取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受到习惯性的阻碍较大。企业一般采取整体集中管理,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2.4高校与企业的生产数量不同

企业无论大小,大部分都进行批量生产,而高校主要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为主,不可能进行批量科研生产,正是由于产品批量上不去,质量管理的效益不明显,使得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某些科研过程(如外购和外协控制、合格供方审核等)违反正常程序,使研制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3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

针对高校与企业的不同特点,依据高校实际,在充分理解标准精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法[3],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较好地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科研生产。

3.1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由于高校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科技人员以及设备和工作场所等都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在人力资源、设备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高校与任务相对单一的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有很大区别。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照搬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组织机构模式,也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设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进行。

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学校科研质量管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能有效地发挥质量管理的效率。同时在原组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具体部门实施质量管理的相关责任,把对质量体系的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设备、环境等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确认、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各项管理职能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从管理职能上能够按照质量体系的分工各负其责。重点对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对科研项目研制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最后通过质量管理办公室的牵头,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质量管理文件以及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中体现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深入,质量管理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2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研究机构,教学与科研并举,因此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专职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广泛培养既懂科研又懂质量管理的骨干是完全可能的。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几年的摸索,结合学校实际,本着“来自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4],每年在各个课题组遴选一些责任心强、认真细致的年轻科研骨干作为该课题的质量主管,通过对这些质量主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集中培训,一方面质量主管充分了解了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清楚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科研骨干,对课题的研制情况能较好把握,通过这些质量主管以点带面,达到课题组乃至全校科研人员都能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并不断摸索科学工作创造过程中的管理规律,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创造环境,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预计目标和效果。总之,做好科研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需要既熟悉科研业务、又精通质量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3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GB/T 19000族标准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其提出的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通用性。国军标GJB9001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加了军品的特殊要求。标准是个通用的体系,给不同科研产品提供了过程管理的理念和准则,但是不同科研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是不同的,侧重点也很不一样,所以,应对高校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实施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质量管理要求[5],比如:对实物产品的工程研制类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点跟踪监控,严格设计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保证,同时只要产品受控,规则越简单越好;对任务书变化频繁、研制时间非常紧的一般项目或者小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控制关键,做到简化过程又能保证质量;对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可参照质量体系进行管理,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总之,高校科研管理在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借鉴质量管理的部分概念和做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工作习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科技创新。

3.4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由于高校的所有资源都是教学科研两用,同时高校的科研生产的专业领域跨度大、种类多,研制过程差别也大,科研生产中只有少量小批量的生产,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大多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多方管理。为较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做出的相关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可能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例如,依托学校的实习训练基地或校办工厂,将生产和试制的现场由原来的不固定的实验室固定到车间,质量管理办公室可以重点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控制;对生产用的仪器设备严格按体系要求进行管理,比如测量设备,严格按周期实施计量检定;对采购,也可以依托学校的集中采购中心进行采购管理,这样在对合格供方的评价、控制上就不会出现先采购原材料,再为了评价供方而评价供方的本末倒置现象。

4结束语

目前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并不是十分成熟,特别是一些问题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不仅仅是对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优化而且将会是一种突破,将对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高校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高校科研生产活动的特点,充分采纳质量管理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例外的、系统的、问题逐步解决的思维方式,深入运行质量体系,让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高校特色充分接轨,真正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金龙. 论述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J]. 改革与开放,2009(22).

[2] 张志生,张冰. 浅析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J]. 科技管理研究,2010(4).

[3] 张喜爱,张书晔,曾庆平,等. 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09(7).

[4] 温少丹,韩强,陈维军. 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5] 曹丽.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 文教资料,2010(23).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体系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与探索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