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课堂参与意识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012-04-29 00:44施洁
黑河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动脑三角形老师

施洁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内部动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付诸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形成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游戏;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可以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参与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始要启发学生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下列各数:12、80、75、36、138、724、231、1300、1279。然后让学生说出哪些数能被2和5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大多是通过把这些数分别除以3来判断,速度很慢。此时我说:“老师能很快说出这些数中12、75、36、138、231能被3整除。”这时有的学生说:“这些数都是你出的,你当然能很快判断出来啦。如果我来报数你来判断,那你还能很快判断出来吗?”于是,我让学生报数我来判断,学生报出许多数,还有学生故意报出位数很多的数,我都很快地判断出来,最后再用除以3的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全部正确。学生个个都感到惊奇,都觉得老师了不起,同时心里还在想:老师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此时我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老师知道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知道了这个规律,也能同老师一样很快地判断出来。你们想知道这个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规律。”这样,顺势进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二)课中要指导学生参与

要想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有:

1.动手参与

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生动的感性思维材料,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课中我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一是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二是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它的面积你会计算吗?用什么办法可以求三角形的面积呢?三是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图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般图形,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了长方形。四是问学生:你认为拼成什么图形比较好?为什么?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动脑参与

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思维是关键。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动脑,主要是解决怎么想和想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关键处、转折处设问,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知识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求同、求异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从而探索新知、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发展能力。例如,“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的图表:之后提问: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什么特点?什么量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从左向右看时间和路程是怎么变化的?从右向左看呢?变化有什么规律?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你想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会发现任意两组相对应的四个数都可以组成比例,并由此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3.动口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充分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学生用脑去想什么、怎样想是教师看不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语言感知出来的。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结果、思维的过程和解题的思路用语言表述出来。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对学生表述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尾要保持学生参与

课尾要进行精心设计,及时反馈,让学生体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的乐趣。可以用积极的评价、表扬、鼓励来保持参与;也可以通过留趣、对知识巧作孕伏来保持参与;还可以采用巧设思考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来保持参与。总之,课尾要做到课虽尽但意未了,保持和发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逐渐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达到“会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动脑三角形老师
动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老师,节日快乐!
肯动脑就会成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