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珍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更加认识到班级工作能否搞好,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我深深地感受到,用心感受,用爱温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慈母的爱
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相同的学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位学生,不但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
我任教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小学的时候,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对于学校的制度及要求容易忘记,自理能力差。如:有的学生不会系鞋带,我就为他们系鞋带;有的学生爱流鼻涕,我督促他们擦鼻涕。初入学的孩子好奇心强,对老师讲的课有兴趣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甚至喊叫起来。记得有一次当我讲到小山羊和小鸭子时,他们就学着小山羊和小鸭子的声音叫了起来,这时我不仅不烦躁、不发怒,反而像母亲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告诉孩子们你们是可爱的,可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去做,这样既保护了孩子们的童真,又让孩子懂得学校的要求,一举两得。
为了尽快了解每一名学生,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让孩子们一到校就能看到我的笑脸,并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勤说、勤问。有时候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就忘了上厕所或喝水,可是上课铃一响,他们不是要上厕所就是要喝水,影响了教师授课。所以我在每节下课的时候,首先提醒学生先上厕所、喝水,办完这些事后再玩;嘱咐他们根据天气冷热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校期间同学们要互相友爱,不要发生违纪现象;教育他们放学时在马路上要右侧通行,横过马路时要左右看,不在半路上停留;到家时要向父母打招呼。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还做到了手腿勤快。放学后我和孩子一起值日,给他们打水,教他们怎样洒水、扫地、擦桌子。到了第二学期的后一段,放手叫孩子独立去完成。我的“勤”还体现在家访工作中,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有母亲一样宽容的胸怀,允许学生在反复中改正错误,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记得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捐款活动中,我们班30名学生中有29名学生积极响应捐款,只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不捐行不行?”我没有直接回答行或不行,而是把汶川地震的详细情况向他进行了介绍,他听完后,对我说:“老师,我明天捐行不行?”我说:“行。”这位同学不仅在第二天捐了款,而且连续捐款两次,在班级排名第二,得到了我的鼓励和赞扬,让他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
二、严父的爱
班主任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是爱与严相互并存,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和感情、关注学生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的同时,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应不一样。如当学生犯错误时,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要严中带柔,有针对性。我班曾有一名学生干部偶然间忘记了值日。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在早会上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且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提出连续值日两天,同学们听后连连称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好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
三、朋友的爱
有一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意即教育者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距离,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更主动地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学生的平等教育,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该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对于学困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在融洽的师生情中,学生才能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和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地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是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总之,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名性格迥异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去摸索、探讨与学习。我想,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让学生感到温暖和爱,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学生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