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福军
摘要:《机械基础》作为机械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产品设计能力的主要课程。本文分析探讨了《机械基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技工;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复杂,知识面广,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难易程度不同,理论性强,前后联系不密切等特点。而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机械基础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有计划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看似抽象的机械原理演绎得形、生动、有趣,把枯燥、死板的机械零件展现出可见实用的功能。
1、《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机械基础》教材还是以前的模式,部分机械基础课程教师观念陈旧,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降低,导致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
(2) 教学设施相对短缺。
由于技工学校经济原因,《机械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相对短缺,很多实验根本无法进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学挂图和模型为主要教具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3)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堂围绕教师转。机械基础课程概念、原理多,知识面涉及广,由于受课时限制,不少教师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导致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愿参与其中,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4) 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使教师注重对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机械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教学过程如果不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或只进行“纸上谈兵”而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讲好绪论
绪论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起着很大的作用,讲好绪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课程内容的关键。改版后的教材绪论部分增加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图片,笔者讲课时就从这些图片入手,首先确立绪论课主题:“生活离不开机械”。教师应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通过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进一步阐述我国机械发展史、机械领域的科技动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责任和意义。同时,教师应明确课程性质、任务、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心中有数,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 2 注重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如果教师能应用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注意和兴趣,就能顺利切入主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基于机械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师可通过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对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可让学生亲手演示模型增加直观感受。轴系零件部分,可分解零部件模型,让学生直接看到内部结构。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多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3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已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因此,应改变角色定位,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从讲授过渡到以启发引导为主,形成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体实施时,可将问题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例如,“V带的选用”、“滚动轴承的选用”、“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等内容,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任务,围绕任务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以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形成学习内容方案。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人人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可行解决方案,最后教师作讲评和总结。实际执行结果表明,课堂讨论气氛异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相当好。
2.4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图、文、视频通过计算机集成,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形式活泼,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可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演示电子教具、观看虚拟零部件结构,用鼠标进行原理分析,使学生对各种机构和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工程意识。
教材中不少图片较复杂,且涉及动态分析过程。例如液压传动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师仅凭挂图难于讲清楚,学生也难于形成感性认识。但运用CAI 课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情况、液压系统的油路走向、液压缸的动作情况等,从而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记忆深刻。接着师生共同分析系统组成、元件作用、基本回路、各动作油路、电磁铁动作表等,教师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轻松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大大提高。
2.5 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现场化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现场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更高。教师在课堂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后,让学生参观机械零部件陈列室,以实物结构展示,并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在亲眼观察、亲手操作中感受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现场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教师可结合书本知识向学生提问,学生可将发现的疑问向教师求证,如此,教学互动大大增加,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豁然开朗,而且记忆深刻。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交错进行,灵活运用,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和教学实习,也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实地参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做好每次实验和操作训练。同时,实践教学在内容和时间上应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实现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例如,对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可组织学生到工厂现场参观齿轮加工过程。学完轮系,可让学生到实习车间,打开车床三箱,观察内部结构和传动路线、演示变速变向是如何实现的,从而使学生对轮系中各级传动路线一目了然。学完轴系零件后,应安排拆装减速器的操作练习,教师应明确训练任务和操作要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来回巡视,对学生的不当操作应及时指出,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进行指导,鼓励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拆装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对轴系零件的结构、原理、作用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6 重视课堂练习与训练
教师课堂讲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而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的方法。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习题,及时给学生加以练习,所选习题的思考性要强,并具有合适的梯度、广度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能和技巧,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7 重视课堂作业与课堂评价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对课堂作业没有充分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作业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此,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
结束语
总之,作为机械基础的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并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实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其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 萍,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素质教育论坛.2006.
[2]王 琛,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质量[J].科技经济市场,2009.
[3]吴志清,《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浅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
[4]胡金星, 《机械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