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参与空间 促进主动发展

2012-04-29 21:00:17赵玉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4期
关键词:周长直径三角形

赵玉萍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只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 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这方面的做法及体会.

一、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 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 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讲一讲、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并留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课前老师发给每名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学生各自准备各种硬币. 上课后,老师讲完实验计划,就让学生动手实验量直径、测周长,并上报实验计划,作出记录,再分别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保留一位小数),填入记录表中. 学生通过实验、计算、观察、分析发现,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再用绕线法加以验证,让学生确信无疑地得出: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推导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式. 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数学思考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设定问题,激发参与欲望,让学生“学”有激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的趣味性问题,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黑板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正当学生为自己数的三角形的面积沾沾自喜时,我又提问:如果你家有一块近似三角形的菜园,要计算这块菜园的面积,你也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吗?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置身于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创见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论题等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可获得全面的信息反馈,便于科学地调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思维的活跃性.

四、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学”有乐趣

学习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 如果学生在练习中看不到自己的成果,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教师也很难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了. 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有所得,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安排了一组用眼看数、用手势表示能否被2,5整除的判断练习. 练习规定,左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能被2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2整除;右手伸出五个手指表示能被5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5整除. 练习开始了,老师陆续用幻灯映出下列各数:40,41,52,60,80,85,365,100,103,87,90,1002. 学生迅速地用左右手各种不同方式表示结果. 学生用眼仔细看,动脑思考,动手演示,动口说道理,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题、独立思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周长直径三角形
各显神通测直径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山水(直径40cm)
云南档案(2019年7期)2019-08-06 03:40:50
三角形,不扭腰
巧算周长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周长小诊所
读写算(中)(2015年11期)2015-11-07 07: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