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饰娟
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由一张“白纸”开始学习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有自己的数学思想,有自己的“七彩世界”.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绘出一片缤纷.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圆的周长》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释放自由,体验学习经历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 “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 课伊始,我就创设了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复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再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和化曲为直等. 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二、带着问题,学生主动探究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将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我又引出了甩小球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这些方法测量吗?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使学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圆,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不但麻烦,不精确,有的根本无法测量. 就在学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并再次观察甩小球游戏,最终使学生悟出: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 为什么圆的周长仅与其半径或直径有关? 这个问题教材未呈现有关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不做解释,学生往往也就不知其所以然. 而我则深挖教材内涵,采用“诱生深入,步步紧逼”的方法,通过联想、猜想、观察甩小球游戏等逻辑严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三、人文交融,感染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课堂教学应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熏陶”的完美结合. 就数学学科而言,“人文素养熏陶”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是伴随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而逐步渗透的.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身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我的课堂教学中如:“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 ”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语文教学,强调课文的前后呼应,同样道理,数学的验证,也要注意前后呼应. 本节课的开始我在创设赛跑情境时,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与正方形周长的大小,发现圆的周长现在不会求,无法解决问题,再导入新课. 在学习完圆的周长公式后,我马上让学生回过头解决“赛跑”中圆周长的计算,使学生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重要性,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又比如:学生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发现一些方法(滚动法、绳测法等)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这样测量呢?教师出示甩小球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虚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这些方法测量吗?从而引导学生必须找到一种简便、适合的方法,于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当学生理解了圆的周长公式后,教师又马上回过头让学生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小球”转动所形成的圆的周长,这样凸显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活动,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