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出海”并购月

2012-04-29 19:4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15期
关键词:出海中海油重工

原以为可以摆脱2005年收购优尼科的失败阴影,中海油没想到这次“出海之路”也不平坦。

7月23日,中海油高调宣布将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如果成功,这将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能源收购案。但仅四天后的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表一份声明,指控部分机构利用中海油海外并购的内部信息在纽约非法获利超过1300万美元,现已紧急冻结这些账户的资产。这些横生的枝节成为了美国阻挠或“刁难”这次交易的筹码。

7月可谓中国企业“火热出海并购月”。在这个月,除了中海油的天价出海,以及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这些抢眼的新闻,还有四川波鸿收购了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铸造巨头Wescast,金亚科技收购英国上市公司哈佛国际更创造了首个A股创业板海外收购案例。

从并购数量上来看,机械制造企业动作最为频繁。7月6日,徐工集团完成对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52%控股权的收购交割;7月23日,三一重工宣布以810万欧元收购欧洲第三大混凝土搅拌车设备生产商Intermix GmbH的100%股权——这距离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全球知名工程机械制造商)的时间仅相差半年。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潮不断。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其中跨国收购额已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从来自清科的数据看,我国上半年共完成海外并购60起,同比增长22.4%;涉及金额19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8%,上半年交易金额折合人民币超1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海外并购的参与格局中,大型央企仍占主导,在上游努力寻求资源突破,能源和矿产行业并购金额居于首位。

但是,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档案,失败的惨痛经历远远大过成功的喜悦,并购道路充满复杂和艰辛。“政府是每个国家的政府,市场却是全球的,这是全球化的致命弱点。”哈佛大学知名教授丹尼.罗德里克在他的《全球化的悖论》中已经警告过我们。

当下,中海油还在焦虑地等待着包括法院批准、普通股股东本人或其代理人在特别股东大会上三分之二以上表决的批准,以及包括但不限于加拿大、美国、欧盟(如需)和中国相关部门签发的有关政府和监管批准,而上述涉及内幕交易的消息爆出更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中信证券则必须能够跨越文化风险,保证核心团队的平稳整合,谨慎处理“问题”资产;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全球产品“中国造”的基调已经定下,然而周期性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三一重工必须用数据来回答公众关于大规模裁员和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疑问。

美国全美商会7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面面观》似乎要为中国企业“出海”指点迷津:“适当配置资源支持公司与美国政府关系,接受文化差异,改进与合作伙伴及当地社区的互动和沟通方式,这是我们能够在适应现有差异的情况下寻求共同点。”

海外之行被称为“逆流而上”,节奏和力度的把握极为重要。海外并购正当时,一切才刚刚开始。(文/徐珊)

猜你喜欢
出海中海油重工
山金重工有限公司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