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瑾
摘要反思性实践是强调学生和教师通过交互作用,反思在实践中遭遇的问题与疑惑,并得出新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在高校“小组工作”的专业教学中融合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内化专业知识,提升实务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小组工作教师教育
1 反思性实践
20世纪30年代杜威首先提出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活动,到了80年代舍恩对反思性实践的方法与形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反思性教育观在当代教育界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①舍恩认为,当人们对某种行动存有疑惑、问题或感兴趣时,人们就会提出问题,然后在行动中或行动后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活动就是反思。②大卫库伯也提出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并非固定、静止的,而是在反思经验中不断再生产的。因此,反思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学生内化价值观和理论技巧知识的学习链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借鉴的反思性实践来源于舍恩的理论体系。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三种形式: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以及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
1.1 行动中的反思
在这一种反思形式中,舍恩首先提出了“行动中的知识”的概念。舍恩认为,在实践中我们总能遭遇用“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处理的“复杂的、模棱两可的、不稳定的或是价值冲突的”③情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行动中的知识”才是有效的。而“行动中的知识”必须经由“行动中的反思”来澄清,在形成知识体系后经由实践活动来验证。“行动中的知识”通常是实践者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晶,是内隐的、自发的、非理智且充满艺术性的。因此在行动中的反思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产生行动中的知识。
1.2 对行动的反思
对行动的反思是实践者在行动过后进行的一种思考活动。与上一环节的反思不同,这种思考是理智的,主要表现在该反思是基于客观问题产生,反思的过程需要借助通过实证方法获取的文本和符号对问题进行客观确认,并通过经验性的知识和某种理论构想作出尝试性的解决行动。但是由于实践中通常充满了不稳定的且不可控的复杂状况,因此主体的反思和行动通常需要在“与情境的对话”和“经验理论的整合”中反复交替进行。
1.3 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
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是建立前两个环节的反思以及通过反思获得的知识理解之上,为提高实践主体的反思能力服务的。舍恩提出的这一概念是为了完整反思性实践的过程链条,并提醒实践者在实践活动的内外都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关注自身反思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主要是针对实践主体已有的经验性的、非理性的知识而展开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实践者理性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个性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2 反思性实践的应用
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反思性实践就是对实践情境中问题的回应。在舍恩看来,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反思性实践中的主体。对教育者而言,教学活动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的知识灌输上,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总结、反思、指导与示范。这些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也能帮助教育者总结教学经验,发展教学技巧。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应该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知识的促进者、批判性的思考者以及关怀者。④笔者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将反思性实践的应用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构成一个行动反思循环,而教育者和学习这在这一循环中形成“交互反思”的模式。
2.1 设置模拟情境
在模拟情境中的实践是反思性实践的前提,是各种实践问题产生的土壤。学生除了课堂以外很少能够自己遭遇到实践环节,因此这里需要教育者有目的地为学生模拟设定实践的活动。如在小组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定些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群体开展资料的收集,了解该群体的需求状况,进行小组活动的设计和策划,通过角色扮演开展小组实务,进行小组的评估,与其他同学分享小组报告等等。
2.2 发现并澄清问题
问题是反思的对象。在这一步骤里,学习者需要在复杂的实践情境中明确其遭遇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的问题,而教育者则需要明确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以致使学习者出现了上述问题。在明确问题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对方的问题给予确认和回应,如教育者了解学生的问题概括,并将自己的问题与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对照;学生通过了解教师对自己问题的判定和总结,大致了解自身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均可以通过细目表的形式将问题进行总结分类,以便在下一个环节中有效地进行问题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3 分析问题
这一步骤首先要求学习者和教育者辨析各自问题形成的主客观要素,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如个人对问题的认知、与他人的对话、各种文本资料等。收集资料完成以后,教育者和学习者应该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分析资料来理解问题。在这一过程里,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提问,即反思,并在已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或自我学习中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参与到对方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去,达到交互行动的效果。
2.4 形成知识和理论
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之上,教育者和学习者应该探索和寻找应对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或新知识,由于这种新方法和新知识尚未经历行动中的检验,所以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当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个人问题产生了解决的方法和知识,他们还需要通过新一轮的反思对这些方法知识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思考和评估。
2.5 实践检验活动
当教育者和学习者对理论假设的可能性效果进行认真评价以后,就可以在行动中加以实施,检验知识和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而个性化的知识和理论就是在这种循环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
从以上的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实践取向的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注重学习者的专业兴趣、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度、反思问题和构建理论的能力等等。反思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形成对教学和实践的“智慧知识”。
3 总结与反思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反思性教学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迎合小组工作课程实务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内化小组工作价值观并提升知识技巧的应用能力。此外,笔者自身通过实践反思也获得了较大的专业成长,并在教师职业技能上有所突破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实践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均有较大的益处。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学生的知识积淀和专业素养还不够,导致反思效果不理想,不足以形成知识性理解。笔者将在日后的教学改革活动中不断实践反思,以期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