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静
摘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辅助材料的整合和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材辅助材料作用
2008年,河北省进行了历史教材改革,在众多版本中选用了人民版。相对于旧教材,人民版教材除了修改了内容的编排体系外,在形式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新历史教材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的辅助材料部分。辅助材料部分是新版教材的一个亮点。
辅助材料对于理解本节内容,串联本节内容有很重要的作用。纵观人民版教材,辅助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插图和史学争鸣五种,每一种辅助材料的具体作用都不同。下面具体来分析这几种辅助材料的作用。
一、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是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学习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设置资料卡片是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地教材内容而设定的一个知识板块。对资料卡片,教师应该做到以本节内容为中心,坚持站在资料卡片的背景下加以讲解。
举例: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P35: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田中奏折》
这则资料卡片清楚地展示了日本欲发动侵华战争的既定国策: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教师在讲授此节时,把这则资料卡片放在日本军事侵略的原因中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举例: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二第二节《秦国的崛起》P23: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位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亲人不怜。——《战国策新校注》(上)
这段资料卡片教师可以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商鞅的悲惨结局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直接原因是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保护伞。
二、学习思考
人民版新教材除了课后习题外,在每一节内容中增加了两到三个思考问题,学习完每个标题内容后,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激发历史思维、深化历史认识有很好的作用,不少问题在相应内容的学习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举例:必修一专题九第三节《多极化趋势的加强》P16: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讲完这一标题风云际会看东方,“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世界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
知识连接提供了许多原始资料反映史学新成果的材料。对正文中出现的重要历史知识、名词等做简要的解释,补充和丰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形成相应的科学历史观。
举例:必修二专题六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12:对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深度解释,在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情况下,这两个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根的经济政策。
举例: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P3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段材料不仅可以用于解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而且可以用来概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讲到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可以把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进行比较学习,一箭三雕。
四、插图
人民版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便是图文并茂。如必修一共有图片150幅,必修二共有图片176幅,必修三共有图片160幅。新教材汇集的这些图片中,有历史人物的画像和照片。这些历史图片是极具平实性、生动性的历史课程资源,它能够形象地补充说明教材的有关内容,展现真正的历史。这对中学生来讲,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历史的兴趣,使历史学习更加鲜活;还可以利用历史图片帮助学生“以图记史”,有利于学生感受历史情境,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举例:必修一专题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P77:及时引用课文中的两幅交接仪式图片,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时港澳回归时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学生祖国统一、赤子回归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也是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
五、史学争鸣
辅读材料开辟了“史学争鸣”栏目,专门介绍史学界对一些问题的争论和分歧。人民版实验教材的三本必修教材一共引用了17个有关史学争议的素材,其中有14处列为“史学争鸣”,3处列为“史家争鸣”。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后认为,17处“争鸣”当属一种性质的内容,并无本质区别,建议修订时将栏目的名称统一起来。对“史学争鸣”素材的使用,一定要考虑学情的需要,一定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特征。“争鸣”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了解它有何用,若是有用,用哪些内容,以什么角度使用,在使用之前必须弄清楚。
举例: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王国维在《秦郡考》中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在《秦郡新考》中推定为46郡。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46郡的方位加以标注,此说的权威地位已经确立。但新近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管辖。新出秦简中的洞庭郡与前黔中郡是什么关系,甚至秦郡总数是否应该相应增加,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新问题。
课标的要求是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秦朝郡县制的推行,注意力应该集中在郡县制的运作方式和产生的影响。至于当时设多少郡,有哪些郡,关于郡的记录还有哪些争议,显然已经远离了必修教材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就没有必要耗费学生太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