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摘要:学科整合型的练习设计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体会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促使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知识、能力的会通融合。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学科整合型的练习设计的前提,练习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过程的整合是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的关键,以学习主题、学科延伸、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应用等为“整合点”,是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的基本策略。在学科整合的练习评价中要具有开放的视野,确立多元智能观,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整合;练习设计;策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41-04
始于21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这对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的学科教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实现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理所当然,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环节的练习活动,也应该主动适应课程整合的改革要求,引导学生体会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激活各科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知识、能力的会通融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深刻理解“整合”: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学科整合的练习设计,就是指把分门别类的学习科目,以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练习结构,以实现不同学科的共同价值和独特价值的练习设计方式。学科整合的练习设计是对传统的单科练习和单一学习方式的突破,也对练习活动的设计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教师“整合”是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实施的前提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但因为每个教师都有着不同的师承、教育、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经历等,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专业特长,需要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互相合作以共同完成学科整合练习活动的指导任务。而且,教师合作的方式、技巧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整体实施自己的练习活动,重点突出而又整体兼顾,使练习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效力。
(二)全面“整合”是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2]。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结果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
1.练习目标的整合。与以往的单科练习活动不同,学科整合的练习活动目标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丰富的体系,不仅涉及到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包括了活动过程中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等等。并且,练习目标的预设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粗线条勾勒,随着活动的进展,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情境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化,学生的知、情、意等成长的诸方面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动态地生成许多新的目标。
2.练习内容的整合。学科整合的练习活动超越了以往森严的学科壁垒,我们要善于从不同学科课程教学中寻求内在联系,围绕合适的练习“主题”,系统地运用各学科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巧妙地把多学科内容整合到一起,促进学生所学知识、能力的把握。
3.练习过程、方法和结果的整合。学科整合的练习活动过程和方法具有整合性,学生需要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方法,并随时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使活动更好地指向各科学习的需要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性,练习活动的结果也是丰富多样的。而且这种结果不一定是终结性的,可以是阶段性的成果,将来还可以通过后续活动来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准确把握“整合点”: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的主要策略
学科整合的命题设计不是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简单拼合”,它需要老师在吃透各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把各学科有机地糅合到一起,开展体系性、系统性的练习活动。“整合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以学习“主题”为整合点
在教学中,各门学科在知识、能力、思想内涵等方面经常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这些内在联系点往往可以归纳为某个“主题”,可以以此把各门学科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以主题来开展练习活动,具有整合学科知识、能力、情感等功能,开放地进行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1.以“知识”为主题进行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比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了语文课《泉城》《西湖》《雨》、数学课《认识升和毫升》、科学课《生命之源——水》、美术课的《画水的现象》、品德与生活课的环保主题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以《美丽水世界》为主题进行一次保护水资源的专栏宣传创作。通过这项主题练习活动,学生可以整合数学、科学、美术等多学科中有关“水”的知识,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了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发展了科学理性,又激发了人文情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2.以“能力”为主题进行学科整合型练习设计。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都有学习怎么观察、用什么观察、表达观察结果的学习要求,在经过教学之后,可以设计《观察与表达》的单元练习,要求学生到集市、商场、游乐园等场所进行观察训练,并尝试运用语言、图画、舞蹈动作、数学统计等多种手段表达观察结果。通过各学科协同,体会不同学科的审美特点和趣味,促进各学科能力之间的沟通、迁移与转化。
(二)以“学科延伸”为整合点
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一门学科的知识点与另外一门学科的知识点之间有时可以互相“解释”。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与《秋天的图画》一组内容时,在教材中多彩秋天的熏陶感染下,老师布置了“寻找秋天”的活动任务。要求利用课外时间,用图画和照片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记录下来,并准备开一个交流会。
在这则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通过“寻找秋天”的活动,实现语文与美术之间的相互延伸,通过画画、拍照、图片展示等活动为语言学习运用找到了秋天的“底色”,丰富了经验和情趣;通过讨论协商、展示介绍等活动,灵活而富有创造地运用了课内所学关于秋天的词汇和语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对图片审美能力。
(三)以“综合实践”为整合点
综合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以综合实践的方式开展练习设计有利于学生实现单一性认知学习向体验型学习、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向,为学生综合性地运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途径,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比如,一位五年级老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了解家乡的环境》综合实践作业。
要求学生:
(1)了解当地大气污染的情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为改善家乡的大气环境出一份力。
(3)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这次练习围绕家乡的环境这一主题,通过资料搜集、调查了解、手抄报制作、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活动整合了科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知识和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科的知识积累,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各种能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整合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必须开放练习的空间、拓宽练习的渠道,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练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达成这一效果,并且将练习活动转化为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调用多课程知识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应用。
例如,《我喜爱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性作业活动,就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学生们先通过网上浏览、图书查阅、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收集有关民间体育运动的来历演变、运动方法、规则、图片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主题。然后进一步多渠道收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设想和建议,再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极具个性的网站;最后全班各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收获,交流心得。在这项练习设计中,信息技术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地理、历史、美术、音乐等多种课程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和编辑能力、版面设计美化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学科整合型练习活动的评价机制
课程整合型的有效练习设计强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渗透、辐射、整合,对学生而言,考查的不仅是记住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其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其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态度的转变、情绪的体验等,因此,课程整合的练习评价要具有开放的视野,确立多元智能观,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整合型练习设计得以实施的保障。
随着智能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智能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模式,它应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除了语言、逻辑这两种智能外,人类还具备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元智能观认为所有正常的学生都拥有这些智能,而且认为智能是生物潜能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有充分的条件,这些智能都可以不断发展[3]。
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启发我们,在课程整合的练习评价中不能局限于单一课程知识的掌握,而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的,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认识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的发展和向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
比如,语文与美术的整合练习评价,就要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学生是不是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对事物形象的理解,是不是能通过图画促进对事物形象的进一步的感知,从而使语言描述与图画形象更好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促进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共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整体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知识和多种智能的特点,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兴趣和能力,并给予每一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
另外,在课程整合的练习评价中,量化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是全部的价值。走向量化与质化整合的评价是课程整合练习评价的发展趋势。
首先,主张积极的评价设计。教师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发挥优势智能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第二,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课程整合的练习评价不仅要多课程老师的参与,更需要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第三,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主要是学生自己选定的资料的汇编,其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也包括学生对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和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和家长对作品的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意义上的考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整合型的练习设计对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如教师之间的合作、跨课程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也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锐意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在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真正使课程整合的练习活动成为推动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实践和创造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霍华德·加德纳.受过学科训练的心智[M].张开冰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