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伟
摘要: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树立起生态建设的理念和基本规范,要有规范的生态准则和明确的发展愿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范;发展愿景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38-02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相比,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经济、政策上支持不足,成功的经验也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的功能结构单一化,生态基础差,这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只有在工业化城市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化改造和提升工业科技化和信息化,并尽量减少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来进行改进和建设。当前,我们所追求的生态城市不仅是“天蓝、水清、地绿”这些形态上和形象上的目标,还应是城市生态功能的健全以及这些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良性的生态机制,使城市的生态形象和生态功能统一起来,协调一致,从而使城市真正走上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规范
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薛利·霍爱尔说得好:“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站在新的时代高地瞭望城市的未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政府有责任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创新的思维来规划和建设好富有“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以此实现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进。为此,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必须遵循四项基本规范。
1.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工业文明急剧推进城市化的巨大洪流中,我们正着手于开创现代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的伟大时代。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生态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在建设理念上,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走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上,要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奋斗追求。
2.增强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识。先哲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城市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人工创造。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的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宽的道路,而更多地体现在她的自然。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合理布置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充分保护好原有的江河湖水和山木园林,融城市的现代文明于自然环境之中。必须尊重人对自然的情感,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必须摒弃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树栽树”等等大挖大填,舍弃那些以人工“美化”代替自然景色等人为的雕饰和斧凿的痕迹,真正达到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3.丰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仅维系着人们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绵延传承。把她视为纯粹的人工产物,觉得人在城市面前可以为所欲为,那么这个城市必然失去品位、韵味、个性和魅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增加绿地面积和林地面积,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完美糅合在一起,突出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自然遗存和城市个性的有机整合,把城市的文脉深藏于生态环境之中,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人本化、人文化和人性化。
4.提升良性循环、永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城市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地理单元,而是一个由经济、文化、景观、市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生命体,而不能仅仅把她当做钢筋水泥森林的物质实体来对待。她是无私、慷慨的,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创业、生息、繁衍的住所。但她又是敏感、脆弱的,渴望我们倾注更精心的关爱、更耐心的培育、更细心的呵护,需要我们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一座生态城市不是追求奢华的城市,而是崇尚节俭、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城市。
二、生态城市的发展愿景
生态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政策、社会、经济、科技、经济和公众的参与等。中国目前的远期规划年限一般在一年左右,而这种全面深人的规划在一年内往往难以实现,会出现铺的摊子过大,效果差,造成急功近利的现象,最终会导致规划目标不能全部实现。
当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未来愿景主要有:
1.优先利用城市周围先天的自然环境。对城市周边区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加以改善和合理利用。开辟城市生态走廊,加强对城市地区自然和生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及生态预留地。新规划的城市应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空地用于绿化,老城市应结合城市危改工程等,预留出一部分区域用于绿化,对于有历史文脉的遗址或建筑应加以保护,开发时可以适当加以结合。
3.推进生态节能住宅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对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有驱动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及其周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4.城市中的工厂要实现清洁生产,逐步通过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只有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各类垃圾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安全从城市运出。鼓励工商业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城市发展可持续的市场、工艺与方法,开发、销售生态产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5.要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逐渐改变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市活动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6.合理规划卫星城镇,控制大城市规模。中国目前很多城市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小城镇是比较明智的策略。小城镇在规划时要注意生态绿化工程和绿化设计和养护,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水平施工相结合。
7.编制和修订科学可行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和改进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随着人们对生态城市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合。规划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加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力度。公众参与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支持生态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保证。
当前,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相比较,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并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中国城市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路,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高起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高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这也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家霖,张建设.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杨宁娜.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及其社会现实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
[3]刘波.论建设生态城市的立足点[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5).
[4]都鹃,武丕才.论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生态价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