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讨

2017-01-04 11:18黄晓龙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要点城市规划

黄晓龙

摘要:长期对城市经济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城市污染破坏严重,由此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本文即叙述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和原则,并且详细讨论了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175-02

前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破坏,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党的十八大也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析具有很大意义。

1.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对社会的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都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根据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内容,对城市进行合理生态发展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具有和谐性发展建设水平,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和谐发展标准进行有效的联系,加强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对存在片面性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分析,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加强城市优化资源管理,提升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采用高效的综合经济城市发展标准,对城市的经济资源、利益关系进行协同,从整体角度提升生态环境发展的有效性,确保社会经济建设的质量合理性作用,保证城市综合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具有规划性标准,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进行定位,确定城市资源、交通、能源等多项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城市规划的设计标准进行资源互补性分析,利用资源发展的协同性,改善城市规划发展建设效果。城市居民需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主体思想,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发展建设,确保城市生态产业发展的合理性、经济产业建设的有效性,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有效环境保护条件,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设和谐水平。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2.1生态要素原则

建设生态城市,要将自然与城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考虑到所处城市位置的自然环境,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在承受能力下,尽量进行符合自然环境的改动,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综合城市与自然的情况,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方案。立足于城市自身建立的生态城市,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以物质发展为基础,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将城市的人文价值与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2.2复合生态原则

复合生态原则是指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要将社会、经济和自然三者有机的协调在一起,让三者协调一致,保障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难点之一,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规划。

2.3联系实际原则

生态城市的设计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情况、城市基础等方面,设计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规划方案,可以参考其它地区的方案,但不能生搬硬套,要针对本地的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设计符合本地区的方案。

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回归于生态本征的城市发展要求用“生命原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不再以“机械原理”装备和污染城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协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和能量转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城市发展规划通常由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基础建设四部分内容组成。前三部分的规划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形成了一种“交集”,而基础建设规划是上述三部分交集的“交集”。就是说,对于制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或生态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两两”和“三者”之间的相依与制约关系:而对于城市的交通道路、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公共场所配备等基础建设规划,均要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和保障。相较而言,生态环境规划则是城市有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基础,其目标旨在能够保障其经济繁荣、景观优美、环境清洁、人居舒适及其与外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和谐。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恰是上述多元集合、多边规划的综合协同,这是城市辖域人与自然生态生命系统有序演的基本需求,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宜居的根本需要。

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环境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输出与状态演化,这是认识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析城市的内外关联和机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所需遵循的基本原理:处理好结构内部和结构之间的联系,则是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成功的关键。城市作为一个有机关联的多元复合系统,其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的空间格局,以及社会结构是链接各子系统、各元素关系的中枢。

4.城市规划中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要点

4.1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构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中心问题,如何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态城市构建的难点之一。在生态环境的构建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基础,将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发掘利用。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原生态,进行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设计;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要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知识和生态城市设计原理进行合理改造,使其在保留原有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体系,提升生态价值。

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绿色化”开始从单体向区域融合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基于绿色建筑规模化和生态城市理念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应运而生。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定义为“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开发区、功能区、新城区等”。绿色生态城区从规划设计、土地出让的前端引入“绿色化”理念,从分析城市雨水排水规划局限性入手,提出对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应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完善和补充。

4.2进行生态标准的评价

生态保准评价是依照城市基本体系评价标准,利用生态学发展规划的研究思路,对生态环境、生态质量优劣进行分析的。通过标准评价确定自然客观标准认识水平,充分利用城市规划的发展特点,对城市周围的环境进行密切的分析,加深城市生态规划发展建设水平。另外,依照自然社会建设标准,提出生态建设的发展理论,加强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建设的步伐,加深生态环境的功能性特点分析,明确城市生态环保建设水平,为生态环境的功能性维护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保证。

4.3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随着各类污染的不断加剧,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是每个生态城市必须重视的问题。环境报护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污水排放治理,改善水污染状况:推行低碳环保策略,控制污染气体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的重污染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使用,推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一位居民的心中,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统一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4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

在新型城市发展建设中规划城市的基础形态,对城市进行环保生态转型,根据城市经济增长标准进行长效分析,确定实现能效的减排、经济的增长。在设计中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念进行指导分析,充分落实生态科学城市规划发展原则,重点开展具有科学含量的技术,对经济效益、资源量、污染程度等多产业进行分析,加强城市生态监督控制管理,确保城市产业的布局优化合理性,不断加深城市企业的规划控制,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充分加强经济适用性,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保证城市的环境向着良好地方向发展。

4.5加强生态城市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的建设发展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根据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状态,对城市绿化建设内容进行部署。其中包含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水平,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应用。全面的落实城市科学规划发展速度,因地制宜的完善城市生态管理,充分完善城市绿地用地范围,确保城市综合优化水平。另外,还可以快速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对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进行设想,提高构建科学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思想,制定良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

4.6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规划生态城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通过生态城市规划,将当地已有的建筑景观、园林景观和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在一起,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要将生态城市设计充分的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景观等结合在一起,发挥当地景观的特色,是本地区原有的景观与城市融合在一起,提升景观和城市的价值。

4.7完善城市居住区设计

生态城市要实现社会、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城市居住区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居住区的设计。首先要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包括交通、水电、能源、通讯、网络和医疗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人民的居住水平才可以得到保证。生态城市的居住区设计,要充分体现生态原理,将生态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舒适生活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要加强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打造城市绿道,通过绿道将居住区和园林景观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生态型、舒适型。便捷型的生态城市居住区。

5.结语

城市中的生态规划建设需要从多项自然污染问题着手,降低污染问题的发展,坚持人本思想,对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进行经济设计规划,实现对城市规划的综合生态经济进步。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设计要点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分析建筑钢结构涂料防腐设计要点
探究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