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超
摘要:社会上送礼风日益盛行,作为一名小学工作者,面对校园中的送礼行为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应对,指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送礼;教师;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306-02
《礼记·曲礼上》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随着社会的衍变、历史的发展,礼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礼物也相伴而生。馈赠送礼,随即成为一种人们交流感情、表达谢意的方式。然而近些年,有些人为谋取私利利用这一点掀起了一阵“送礼热潮”。面对这股阵不正的“送礼风”,不同的领域采取着不同的应对措施。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对校园中孩子们对教师的馈赠送礼行为,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分析,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在弘扬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同时,指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
一、小学生送礼行为的产生
教师想要正确应对小学生对教师的送礼问题,就要首先了解影响小学生送礼行为产生的因素。只有清楚了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成长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小学生的送礼行为的产生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礼文化根深蒂固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礼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 “重礼”的环境下,他们也学着效仿成年人,利用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馈赠送礼来向同伴、教师表达谢意或传达浓浓的喜爱之情。这时,孩子们在赠送礼品的过程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交流。
(二)广告的影响
在信息高度发达,电子设备急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生获取的社会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电视[1]。而如今的电视节目中出现数量最多、频率最高的便是电视广告。在这些电视广告中,有关馈赠送礼的广告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菖?菖?菖”,“孝敬爸妈?菖?菖?菖”。事实上,观看这些广告的孩子们对这些广告并不能完全明白,但他们会记住并效仿广告的内容。孩子们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对社会中不良送礼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家长的责任
随着“送礼风”的日益盛行,家长对教师的送礼热情也越发高涨了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家长频繁的送礼行为,使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家长的做法和态度的影响。对于家长的这种行为,许多孩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觉得这种送礼行为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必要的事情。
(四)教师的问题
在这个物欲无限增长的时期,有些教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玷污。有些教师在自己的班级中要求学生给自己送礼。小学阶段,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与教师一同度过。教师的行为是孩子们模仿的主要对象,这种做法使得孩子们争相给教师送礼。同时,也使孩子对于送礼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二、小学生送礼行为的影响
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也就使得每种行为的影响也不是唯一的。小学生对教师馈赠送礼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分两个方面。
(一)有利影响
师恩难忘,中国素来就提倡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流传千古的典句充分表明了中国人尊敬师长的传统,体现出人们对教师的尊敬。学生在教师节送些小礼物给老师,可表达出自己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有利于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别人。
(二)不利影响
为表达感激之情的馈赠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一旦孩子们的送礼行为受到不良的送礼行的影响时,就会产生十分不利影响:首先,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小学时期孩子年龄小,正是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出于谋取私利的不良送礼行为,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滋生攀比的思想[2]这也就导致家庭富足、生活条件好孩子送的礼物价格昂贵,家庭贫困的孩子因不能负担昂贵的礼品而造成更强的心理上的自卑。其次,对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危害。学校是道德教育的场所,是净化下一代心灵的象牙塔,不良社会风气如果在校园蔓延和发展下去,必会给师生之间蒙上一层铜臭气。“送礼风”也会对教育本身的纯洁、平等和公正造成威胁。
三、应对措施
如何在保存中国礼文化的同时,使纯真的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呢。解决这个问题时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学校要规范教师行为
有人说“有其师必有其生”,这句话充分的说明教师的行为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索礼的做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严重损害为人师形象。对于这样的行为,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教师优良的人格品质[3]。比如组织大家对收礼问题进行讨论等。
(二)教师要学会拒礼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淡泊名利。为此,教师必须学会拒礼。作为教师,面对学生送来的价格昂贵的礼品时,首先应当面婉拒。耐心地向学生讲述送礼物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明白送礼是为了表达喜爱或感激之情,及时对学生的送礼行为进行评价,并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应改变学生的送礼方式
学校应让学生明白送礼是表达心意、交流感情的形式,不需要太贵重。因此,学校可以在平时做一些关于“答谢师恩”的活动。组织学生用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教师。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送礼的真谛,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送礼问题的不正确认识,会对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不良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送礼观,使孩子们茁壮成长,让中国优秀的礼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宋晓俐.令人惊醒的校园“行贿风”[J].家教指南,2004,(1).
[2]刘小华.从学生送礼中看教师素养[J].湖北教育,2003,(19).
[3]李康耀.学校隐性德育资源现状透析[J].德育管理,2007,(5).
[4]徐元俊.遏制师生送礼之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J].当代经理人,2006,(9).
[责任编辑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