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志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内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随意性,首先,是过分强调分科原则,部分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思想,很难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进行思维创新,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是培养方案随意制订,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再次,研究生课程设置未能拉开层次,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未能体现研究生教育应有的层次。
1.2 课程内容滞后
国内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创新性、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的现象。课程内容陈旧滞后,无法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满足不了研究生学习国际前沿知识的要求。目前尽管很多任课教师非常重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但与国外一流研究生培养机构相比,知识更新的速度仍落后于科学研究的速度。
1.3 教材选用不理想
首先,部分教材的内容、难度等方面均不适合研究生教学,多数教材无法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其次,部分教材是把经典专著和国外较好的文献翻译后汇集在一起,无法充分展现原著精髓;第三,部分研究生教材与本科教材内容交叉,研究生课程教学成为本科生教学的简单延续,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第四,部分教材是教师个人研究心得,由于个人学术思想的局限性,极大限制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1.4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国内部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仍采取灌入式讲授法,教学方法缺乏启发式和创造性理念。学生往往还是被动认知,很少有机会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部分课堂虽然称为研究型教学,但由于任课教师不重视,教师没有有效组织课堂,没有有效引导,造成研究生在课堂上只关心自己承担讲授的部分,对于其他同学的讲授一是听不懂,二是确实也没有讲明白,造成讲台上学生在讲课,底下都在开小差,没有讨论和质疑的氛围,部分课程教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教育资源。
2 成因分析
2.1 学校忽视课程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成为中心任务,论文和科研经费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而教学工作就相对受冷落;同时近些年各高校在研究生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未能及时摸索有效的教学运作模式,教学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的紧张、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教学管理的低效。
2.2 研究生任课教师轻视教学
对教师来说,涉及到其切身利益如职称的晋升、导师遴选等方面的主要评价指标是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情况,教学方面指标相对较少。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只有付出大量精力,才能讲授好一门课程,但这些付出很难在工作中得到体现,而“搞科研”既有名又有利,从而导致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严重不足。
2.3 研究生任课教师师资素质下降
由于近些年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师生比急速下降,很多高校师资不足,同时由于科研的“分流”,由此引发部分高校降低研究生任课教师要求,造成部分不具备资质的教师承担了大量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这部分教师不具备其所在学科专业深厚的理论基础,授课经验不足,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对待教学随意、备课不认真、放宽考核要求,导致研究生所学知识不成体系,毫无创新意识。
3 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解放思想,要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教学单位应强化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学生评价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良好氛围。应规范研究生任课教师准入制度,制定课堂授课评价办法,奖励优秀任课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2 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体现研究生培养特点
第一,各学科应结合自身特点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课程作为一个体系来统筹协调,避免因人设课、课程重复设置,并注重各学历层次间课程的衔接。
第二,教学内容要符合研究生的特点。研究生课程体系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体现前沿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知识的交叉性。为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合理分配学时,将讲授基础理论、方法论与学科前沿问题相结合,如介绍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的最新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得的信息;同时,将学术成果所采用的方法与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相结合,使研究生培养既保持专业性又不失灵活性。
3.3 勇于改革,应精选教材或不用教材
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不同,课程内容除包含加深加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包含体现学科方向的前沿交叉知识以及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科学研究设计方法。因此,考虑研究生这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应更多地出版精品教材,或采用多本教材,或不使用固定的教材,而以权威的学术论文替代。这样可避免教学内容陈旧的弊端,积极满足研究生渴望学习国际前沿知识的要求。
3.4 从实际出发,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需加强研究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出、分析、解决、评价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上,要建立起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把“教”变为“研”,激励研究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发掘新知识。
3.5 加大力度,加强任课教师的培养
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如设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精品课程项目、双语课程项目、教材立项、课件立项等。同时,要注重年轻教师队伍的建设,如组织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观摩活动,组织专家专题讲座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