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
摘要英国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欧美其他一些国家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国价值教育的影响。本文在探讨英国价值教育的实践与实效性的基础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情况以及时效性进行一定的剖析,为我国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分析视角,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际对策。
关键词中英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实践与实效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01-02
一、英国价值教育实践与效果
自1988年,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一项名为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计划(SMSCD),该计划要求全英所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必须在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四个领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侧重领域,努力在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这四个领域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对学生有所促进。自此,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开始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
英国价值教育是出于对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关切,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以及对个体与社会和谐的关注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有效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促进了全校成员发展及家校与校社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学者与教师在研究中的有效合作;实现了价值教育的科学化、整体化发展。
二、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与实效
中国是全球最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近年来德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实效性还有待商榷。中国道德教育与英国价值教育有相似之处,其本真的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增进人的价值与幸福,促进人的完满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由于教育评价体制和政策导向的影响而偏离甚至脱离其应有的轨道。
(一)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我国虽重视德育,但道德教育多数是抽象的,专门的德育课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高不可攀的理论知识,缺乏学生熟悉的情境;重视专门课程的教育和专职人员的实施,忽视了其他学科课程所具有的教育性,使道德教育陷入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从心理学的角度,道德教育可以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我国德育过分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因此,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出现了断层,学生的道德情感没有形成,道德意志薄弱。
(二) 家校合作以及校社合作机制的欠缺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以及校社合作,城乡差距使得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孩子享有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家庭文化、社会和经济资本,进而影响了家校合作的质量;我国农村仍然是以村而非社区为单位,城市的社区发展也不完善。家校合作和校社合作的机制并不健全。家长和社区人员素质普遍低于家校和校社合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加之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即使实施家校和校社合作,也仅仅流于形式,家长多数只是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很少有意识、能力和机会参与学校管理。
(三)道德教育目的的异化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道德品质和素养的提升,其主旨在于人和道德本身而非外在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良好的道德行为往往与利益挂钩,没有利益可图便不会做出良好的德行,道德榜样、感动中国人物等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学生的这种认识,道德教育更多的受到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影响,进而使其本真目的被异化。
(四)道德教育推行机制不完善
我国道德教育目标、手段以及对道德教育的评价一般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往往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因此也很难以被人们理解和有效执行。自下而上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往往是发自教育主体内心的,这样教育主体往往会有效执行与实施某项教育决策和改革,因为他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对具体的事件能够理解,也要对他作出的决策负责。
(五)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文化传统沿袭下来的重视德育的传统,使得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要求牺牲个体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这种价值观延续至今虽不能说是过时,但是至少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我们不可能按圣人的标准来规范社会每个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德行高尚的“圣人”,我们德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合格公民所具有的品质。
三、英国价值教育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为提高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首先必须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目的,将道德教育拉回其应有的轨道;其次,道德教育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第三,应改变和扩充道德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说教和满堂灌、单一依靠道德知识传授的德育方法,充分利用其它学科教师资源,实现学校德育的“全员参与、全体动员”;第四,尝试进行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校社合作,并完善合作机制,要发挥社会作用提升家长素质,增强其与学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改变僵化的教育评价模式。
从英国价值教育以及中国道德教育实践和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差距,无论是在价值教育理念还是在价值教育措施的可操作性方面,英国价值教育的实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但是本文并不认为中国道德教育优势全无,因为在心理学意义上道德可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我国道德教育在道德认知方面做出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非常高,这也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优势所在,认清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势,那么我国道德教育的缺陷在哪里,如何将道德认知通过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我们未来道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从英国价值教育的实践中所能得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高政.英国价值教育:经验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0).
(责任编辑付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