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思考 实践

2012-04-29 08:19郑秋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8期

郑秋红

【摘要】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责任和任务.

【关键词】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发现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责任和任务.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周玉仁教授曾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思考”是学生的数学认识过程的基本活动,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必要活动. 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数学学习. 如何思考?不仅牵涉到方法问题,也关系到学习习惯. 学生成才,离不开“问”和“思”.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问题情景是为教学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来唤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在创设问题情景,提供诱因,把学生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为真正的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我一上课就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 同学们听了都十分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同学们不论你们说出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和5整除. 不信,我们来试试. 同学们举出的数愈来愈大,我一一回答. 学生又通过计算验算证明我回答得正确. 这时,大家都很惊奇,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于是我便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解开这个谜.”这时同学们就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 这正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的规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牲,使学生喜欢动脑,乐于思考问题.

二、学习过程中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冲突或差异. 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课堂中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题,教师设疑,学生解题的老框框,大至相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压抑了自己质疑的能力. 长期以往,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能否提出问题也产生疑问.

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要就是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按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学习的技巧认知冲突,对激发学生思考我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先从复习旧知开始.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是如何得来的?会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师:现在老师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斜切一刀,把它分成两半,它的一半是个什么形?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是三角形,每个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同学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环节学生认知活动出现了新的基点.

二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

如:“圆的周长”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

生: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以知道周长了.

师:那要量水池的周长呢?

生:用皮尺绕水池一周.

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 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开始分化.

三、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提高,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随着课改的发展和健全,它更强调学科间的整和与联系,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准备中找问题,想问题,在课程进行中做到有问而来,有问而学. 在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我将学生的问题分为几个层次.

1. 学生的个别问题,个别同学能够给予解答的.

2. 学生的个别问题,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能够给予解答的.

3. 学生共同发现的不能解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不仅仅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更注重学生释疑的能力,让学生在方法,内容,感悟中发现问题,同时也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解释疑问,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一种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数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和世界观的美育课程,总之,学需有疑,学贵有疑,学习是从问题与需要开始的,教师应充相信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