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芬
计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如何让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稳定、较强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携手,扣准教学起点
采用“情境导入”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个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根据题目中的知识点,给计算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触景生思”,由学生自己去提炼和寻找,比较容易呼唤起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
而传统的课前复习铺垫,可帮助学生提供新课学习所需的已学知识,直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中找到联结点,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认知结构的构建.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复习通分的知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再出示例题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由于有前面的复习铺垫,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可以用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因此,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对新知识迁移做好辅垫,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忽视的过程.
通过复习铺垫引入新课不是“走老路”,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并不矛盾,教师应该根据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二、“意义接受”与“自主探究”携手,互补生成高效
接受学习曾被贬为“填鸭式”、“鹦鹉学舌”,在新课改中一度遭到了抛弃. 探究学习以学生的感悟为主,要学的内容是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可以有效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所以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摒弃其他学习方式,而且所有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主动探究、自我构建也是不现实的. 笔者有一次参与“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 ÷ 2)的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竖式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有困难,意义也不大,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在讲授之后,再让学生探究这样算的道理,因为前面有具体的问题情境和操作铺垫,学生能自主总结出计算法则. 这样处理在探究和接受学习间找准了结合点,听过课后感觉收放得当,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处理好两种学习方式的辩证关系,取长补短,达成教学的高效.
三、“算法多样”与“适时优化”携手,提升思维品质
计算方法不仅需要多样化,而且需要适时优化. 适时优化的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学生在探索之后的相互交流,包括师生的交流,在交流中得出多种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比较■和■大小,交流后总结出五种算法:折纸、画图、化成小数、通分、反证法等. 多样化的计算策略暴露了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差异. 笔者及时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五种不同的算法并找到最优的方法. 笔者又请学生任选一种或几种方法尝试比较■和■;■,■和■的大小. 在学生独立练习后总结出:当数据特殊时,可灵活采用方法,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采用通分的方法简捷、通用. 另一条优化途径是在练习中逐渐优化自己的算法.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在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中学生的笔算方法有的从个位开始计算,有的从高位开始计算,教师不必急于优化算法,因为第一课时学生无法体验从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简便. 当第二课时学习“进位加法”笔算时,就可以把这两种笔算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优化就顺理成章了.
四、“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携手,形成有效链接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怎么算的,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 实质上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江苏特级教师徐斌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在学生采用教材左面并不简便的竖式进行计算(14 × 2)后,没有直接介绍竖式的一般算法,而是让学生继续用这种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且能理解的竖式去计算几道题. 在此基础上,徐老师组织学生比较:怎样才能使竖式计算更简便?哪一步可以省略?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些初始竖式的共同点,进而产生简化竖式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简化模式. 这样处理后教学效果相当好.
我们知道,理解算理可以通过结合对情境图的观察,结合动手操作的直观感知,或结合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交流等方式来进行. 但是通常理解算理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形成算法,当学生还流连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这时候如果马上就面对十分抽象的算法,那么学生原有的理解与抽象的算法之间常出现断层,很多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模仿算法.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算理与算法之间缓冲的“中间地带”架桥铺路,沟通直观具体与抽象概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丰富体验,加深认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总之,我们的计算教学既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又要关注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把握下,合理地创设情境、恰当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掌握算法,明确算理,我们的计算教学一定会显现出其应有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