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红
【摘要】 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品质,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无可厚非,在现实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轻能力、重知识,把教材作为“教条”. 笔者认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受到无情的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往往会被教师无情地扑灭. 长此以往,会对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不可能称之为创新人才. 基于数学学科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笔者认为,要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问题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只有心中有疑问才会更深入地去思考数学问题,最终才能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演示埃及金字塔的形状,然后让学生猜测金字塔的底部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猜测是正方形,有的学生猜测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猜测是圆形……看到学生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于是我便再次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塔基的底部截面图,原来金字塔是塔基竟然是正方形. 得到最终的答案之后,很多学生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我趁热打铁,再次抛出问题:“在2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掌握了关于直角的知识,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确定直角的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了,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再如,笔者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我市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假设要使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那么我市2010年和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应该是多少呢?问题提出之后,我要求由学生分组完成或者由学生独立完成,最终列出方程. 然后再通过学生列出的正确方程式,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给“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命名. 最后,笔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是否也有这样的限制呢?接着再请学生自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在无形中被学生掌握了……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这些问题情境必须要可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否则则无任何效果可言.
二、运用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多向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创新性人才必备的思维素质之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但是思维活动往往非常单纯,因此,这个时候对他们加强创新思维训练非常重要. 比如,笔者在对绝对值进行阶段复习的时候出示例题:假设正向运算|±2| = 2,则逆向运算就会有|x| = 2,则x = ±2 ;再如,当a + b = 5,且ab = 7,求a2 + b2的值. 此时如果觉得正向运算太繁琐,则可以尝试运用逆向运算分析,就可以找出和已知条件a,b的关系,可以运用恒等的变形方法快速求得a2 + b2 的值,即它的值应该为:a2 + b2 =(a + b)2 - 2ab = 25 - 14 = 11. 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学会使用逆向运算是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者,在进行有关运算过程的讲解中,我们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1)10 = 1,20 = 1,那么■0 = 1;(2)应用方差与标准知识,求出任何五个连续整数的方差是2,标准是■;(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的高与它的中位线相等;(4)若一次函数y = kx- b满足kb < 0,且函数值随x 的减小而增大,那么,可以判断它的图像大致是下图中哪一个呢?
本题由已知条件判断k < 0,b > 0,而-b < 0,故选B.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多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短期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三、提高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所以,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每名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每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从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笔者在执教“中心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堂后来被称之为具有神奇效果的数学课:
(1)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没有说话,仅仅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格子. 面积为40 cm × 40 cm,然后把整个格式等分为16份. 最后,把每个小格子编上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接着,我用黑板擦擦掉编号为2,4,5,12,13,15的小格子,但是和别的格子之间的公用线条却不擦掉. 于是,整个图形就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
(3)面对这个不规则图形,学生都有点好奇,不知道我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然后,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标志吗?”他们都回答不出来. 随后,我运用蓝色粉笔把这个多边形的所有线条涂成蓝色(笔者在之前就曾尝试过直接用蓝色粉笔作图,但是直接用蓝色粉笔作图颜色不是很鲜艳,在黑板上不能很好地凸显,而用白色粉笔做底,然后再涂上蓝色就会鲜艳很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教师的启发性提问是密不可分的. 在学生对我的举动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又顺势将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外围直角全面改成了圆角,然后进行加粗,达到4 cm左右,这样整个小格子就剩下2 cm × 2 cm的空间了. 慢慢地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作的这个图开始与这节课的上课内容相关了,因为此时黑板上呈现的正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接着,我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图形,学生又表示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再一次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看到学生的如此表现,我没说什么,而是在原有的图形基础上又画了一个相同的图形,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图形在原有的图形基础上旋转了45度. 看到我重新画出的图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很多学生认出了这个是联通的标志——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
本节课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引入,很好地结合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联通标志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到非常的熟悉,而整个的作图过程又让学生感到未知和新奇,在笔者的每一个作图步骤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都非常有利.
四、结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师决不可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能把数学课堂上成教条式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思维.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做以阐述.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在教学中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舒亚忠.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 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2003(04).
[2]邢玉洁.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04).
[3]陈秀海.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J]. 考试周刊, 2009(33).
[4]王宗水, 李学玲. 以问题为主线建构课堂教学[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09).
[5]吉建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12).
[6]王晓红.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 教育革新,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