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正强 王仲光
【摘要】 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不断自我反思中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 兴趣;合作;探究;反思
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不断自我反思中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1. 兴趣——自主学习的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具有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把学生引入贴近生活、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实践中,教师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数学情境特别应该注意所取的情境素材是真实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 真实的才是可信的,真实的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逼真,要能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 合作——集成思维的良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组织合作小组内的自主探索、互相交流与评价,可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1)唤起原知,搭起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支架,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积极的心态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健全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 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平台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把知识的形成变成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2)张扬个性,拓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空,在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思路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舞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相互启发、交流,不断有创造性的成果生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我发展. (3)加强指导,促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成与完善,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是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自己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来,而是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适时点拨、解惑和引导,使数学学习活动能有序、有效地深入展开,促进自主探索与合作
3. 探究——充分挖掘的翅膀
有效探究活动应以学生为本,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活动. 有效探究活动应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探究时,一是要确立有效的探究任务和目标. 教师可通过文字、语言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其次,对每一项探究活动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 二是要实现探究中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转换的有效性. 教师应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主角”,实现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求知的参与者进行角色的转换. 探究型课堂的实施的一个基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充分肯定.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应具有积极、主动的状态,饱满、高昂的热情,独立、自主的精神,超越教师、教材和自我的意识.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勇于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探究问题,从而使活动卓有成效.
4. 反思——认知途中的灯塔
自我反思是元认知中尤为重要的一项策略. 一是通过反思可有效控制学生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高效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建构活动. 二是通过反思探索过程,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 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教师可要求学生建立学习档案. 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建立纠错集,专门把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错误汇总成册,铺设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听课中对课题理解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解题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对解题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反思、对解题的进行叛向反思;教师可要求学生阶段性反思. 在 期末时,学生应该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反思:学习方法是否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需要,如果不能,我应该做哪些调整等等;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反思后再反思并且写数学周记.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 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