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刘氏寻根记

2012-04-29 06:17:30刘松余
寻根 2012年2期
关键词:始祖本堂刘氏

刘松余

武汉市汉口北郊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水竞秀,文化底蕴深厚。我家祖屋就在盘龙城开发区刘家老,邻丰荷山,滨龙王港。祖父曾常年在汉口六渡桥谋生,没有在老家居住。祖父谢世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正确书写,也不了解家世渊源。先辈发源开基、迁徙演变的谜团,使我寻根探源之情油然而生。后来,我借到刘新集中学(今称盘龙城二中)的一本受赠书,看到我族移籍美国加州的刘敦勤古稀之年怀乡念祖著文,开头即曰:“我刘家始祖,自赣来鄂,任湖北黄陂县长,勤政爱民,连任多年,颇有政声。”据已退休的刘行惠老师说,迁鄂始祖叫刘守中,江西吉水人。这些,就是我开始获知的点滴线索。

黄陂县明属湖广黄州府,清雍正改归汉阳府,1983年划武汉市管辖,1998年撤县设区为武汉市黄陂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现托管武汉市黄陂区滠口的刘新集等12个行政村。我多次到湖北省图书馆查阅典籍,在《黄陂县志》《黄州府志》《汉阳府志》《湖广通志》中,怎么也找不到“刘守中”这个名字。1994年2月,我在清雍正十一年《湖广通志》卷四十三《名宦志》中浏览到:“刘拱宸,字守中,吉水人。洪武二年,以贤才荐知黄陂县。性廉洁。邑民郭俊英掘地得黄金极多,以三斤十二两进,拱宸正色却还之。时文庙倾颓,与广文周贤合力捐建补葺,二程读书处访得裔孙名祖川者,令其守护。暇即训课士子,一时人才蔚起。在任七年,士民纪其善政十二条于石,以志不忘。后以老乞休,贫不能归,遂家于陂。”当这一传记映入眼帘时,收获的愉悦使人怦然心动。这种从未有过的神奇体验,恐怕怎么言喻,也无法让未曾亲历者理解和领悟。

后来,我回乡寻访刘古塘时,见到那边祠堂族谱的残缺毛笔抄本,记述的是拱宸公三世孙思端分支的传人,所录《始祖入湖广省志传》与清雍正《湖广通志·名宦志》载刘拱宸传相同。1994年4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一宗亲处,我借到刘家老宗祠敦本堂藏版《刘氏宗谱》,民国甲寅年(1914年)续刊,木刻线装,一套13卷。卷一载嘉庆榜眼、翰林院编修、历官至刑部尚书的刘彬士道光元年(1821年)撰序:“守中先生,自明初宰陂邑入陂籍,善政炳炳勒于石,遗事煌煌载于志,子孙蕃昌,科名相继,诚为西陵巨族。予幼与公之裔孙等同考交游,久既习闻其事,谒乡贤、名宦二祠,复见庙食馨香焉。而谱之法则自五世观察公访江右而来,取而读之,祖系明,先德著,疏戚定,同异昭,其为例也。”“阅世家大族谱派,少有详明若此者。兹因付梓板刻,赴京索叙于余。余寄身台阁公务,旁午于退食,自公之余重阅谱牒,益觉原原本本,条分而缕析,脉贯而丝连,不禁欣然起舞,曰:‘美哉。”卷三至卷八中,清晰记载着始祖刘拱宸至先父刘行理(字祥林)20代嫡传世系。谱中卷一,收录有《五世璨公十一世正暹公请入府志呈》,以及乾隆二十八年12世辇公(正暹公次子)三子发元著《重续族谱小序》,序云:“雍正丙午春,奉旨诏修省志,余父同堂兄定鹏呈请当事准入始祖于省志,志书炳据。而五世璨祖,并余祖正暹公未及呈请,及乾隆二年诏修府志,余父复呈请入志。”据此,我又查得乾隆《汉阳府志》载刘璨(字耀冕)和刘正暹(字方辰)传,与雍正《湖广通志》载刘拱宸传一起,摘录、增补我家嫡传世系,载入1996年编印的武汉盘龙城(湖北黄陂)敦本堂《刘氏宗谱》精编本,并送呈国家有关家谱收藏管理单位。

古时创谱即修祠。创谱记世系,修祠敬祖先。家谱记述,拱宸公九世孙廉公的嫡孙方辰公,康熙甲申创修二进新祠。祠堂建在刘家老北面,同治年间扩改为三进。硬山坡顶,山墙高耸,翼角翘立;两个天井四布回廊,宽大殿堂置鼓形石墩柱基;屋梁构架用上等木材穿榫连接,大小柱枋横穿直套,不钉不铆结构坚牢;雕梁画栋,肃然庄重;石板墁地,祠宇宏丽;门格雕镌,技艺精湛;人物花卉,古色古香。

家谱卷三《里居图》载,我族刘氏在刘家老、(天祥)院子、(刘)小、刘古塘、龙王庙等多处建祖庙支祠,启宗承先,敦行仁义,是武汉盘龙城丰荷山一带望门大族。在武汉六中的老同学刘寅初家里,我借到《刘氏宗谱》卷一和卷九两册,竟是院子祠堂民国甲戌年(1934年)续印,拱宸公9世孙勋公后裔编纂,以堂号敦睦堂刻版,记述始祖至勋公分支后裔,木刻一套17卷;另有卷十一、卷十三藏于武汉图书馆;卷一文曰“吾族自民国后续修支谱者计数房”;卷九载有刘凤章、刘敦勤世系。发现的族谱证实,以迁居著籍为宗,尊刘拱宸为始祖的后裔,经历近700年20余代,人丁兴旺,瓜瓞绵绵,户族繁昌,支分派衍,不仅各修宗祠祭祀先祖,还分设续谱堂立谱。对比迄今见到原版的两个共祖支谱,同定的族牒辈字寓意上进,寄托期望。民国甲寅年续刊敦本堂藏版《刘氏宗谱》载《里居图》为象形示意,显得较为古朴。图上没有刘新集的地名,说明兴街集市建刘新集是在1914年之后(我曾访问的几位故乡老人说,刘新集1922年前后由刘姓族人主持兴建)。敦睦堂版载《里居图》是晒制蓝图,采用比例描绘,标注地名有了刘新集(旧时曾称嘉禾乡敬业村);还革新陈规生女登谱,卷一附修谱理事摄影,显得较为时尚。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亲族群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其中蕴藏的大量资料,对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民国甲寅年敦本堂藏版《刘氏宗谱》,1至10世总图序列完整,9世刘靖宇支派后裔记至1914年;宗谱序跋、家规族约、始祖碑文、始祖先世入省志府志传、宗派字辈、人物赞传、里居祖庙、墓葬合同、祀典服制、世系图表、诗词家训及契据案词、民俗民约等内容丰富,一目了然。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1984年联合发出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中,论述了家谱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并指出:“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亟须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拟将分藏于各图书馆……的家谱编成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2001年,文化部办公厅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中国家谱总目》的会议,会议就推动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海外刘氏华裔侨商敬祖爱宗,发起世界刘氏联谊大会,架设跨国联谊桥梁,融资投资故土建设。

刘氏家谱载《始祖碑文》记述,始祖拱宸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金滩,祖父母是刘伯四、李氏,父母是刘世英、周氏,元仁宗延二年(1315年),父祖二世为避乱徙居湖北沔阳;拱宸公延五年(1318年)六月初六日出生,至正年间复家金滩,领贤才荐授义乌县丞,明初擢升黄陂县尹。为追寻明代以前先辈的踪迹,我于2008年赴吉水作了一次寻根之旅。

据《吉水刘氏志》记载,汉景帝刘启第七子刘发,封长沙定王,其后裔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留居长沙王国,北派迁居南阳后至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一跃而为东汉皇族帝系。长沙刘氏南派大多聚居江西及其周边。现今,吉水刘姓自然村约200个,几乎村村都有族谱,宗源记载都很清晰;大部分是长沙定王后裔,少部分是中山靖王后裔,仅1村20户系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后裔,是240多年前由兴国迁来。我族敦本堂宗谱卷三载:“旧谱云,明正统壬戌(1442年)状元刘俨公系余先世同族。”同时开卷篇录刘凤章撰《黄陂刘氏续修支谱序》写道:“考守中公派出江右,为长沙定王之后。吾曾祖翼宸公纪其事颇详,当必有所本是。吾族为陶唐之苗裔无疑。”这些记述与吉水刘氏状况基本吻合,作为文化认同似无不妥;如果从血缘关系上认识,则需要厘清脉传世系。究竟属于哪一分支,尚待探索开启谜底之门。

吉水县政协干部刘熙仁,退休后遍访各镇乡村,专事收集刘氏资料,研究吉水刘氏发展史。9月20日,我携《始祖碑文》和《始祖入湖广省志传》前往拜访刘熙仁,说明寻找与家谱对接信息的来意,范围设在金滩辖地。9月21日,我在刘熙仁和县农机局刘开顺的引领下,前往金滩镇古塘村下属上村(自然村)查谱。村里的老谱是民国22年(1933年)续修,新谱是1996年续修重印的,系《枫江南岭粉溪刘氏族谱》。长沙定王刘发长子刘欣传至20世孙刘绍荣任唐吉州刺史,其曾孙刘珍后居宜春迁庐陵;刘珍的第9世孙刘俣,又由吉水枫江镇南岭村金家园徙居粉溪为开基始祖,发源地即今吉水枫江镇联合村老屋(粉溪)。谱为枫江粉溪“世德堂”编纂,上溯至唐代刘绍荣,内含历史千年演进缩影,体现民族生生不息画卷,演绎血脉相传的动人故事。明崇祯状元刘同升与其父刘应秋其人其事其文,谱中都有清晰记载。刘少奇先辈刘时显名记其中,名下注有“出外世系不能悉载”;湖南资阳有碑记喻夫人“居江西吉水,适刘时显为室”。熙仁和开顺的远祖也是刘绍荣,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早出“五服”,如东晋陶潜曰:“昭穆既远,以为路人。”他们二位出于宗亲族谊,抽空为我寻根相聚劳作,我深表谢意。《枫江南岭粉溪刘氏族谱》,将刘俣后裔散居远近支派结集汇编。金滩镇上村刘氏,属枫江镇南岭粉溪分支,族堂公保存有一套新老族谱,他们2007年集资在本村老祠基址修造新祠,举办多种集体活动,凝聚上乡亲的团结和谐。难能可贵的是,熙仁就近带我查看了这套枫江的状元家谱。除是四开大版本外,这个族谱的风格、人名,与湖北黄陂敦本堂版如出一辙,遗憾的是我们只找到一个“拱”字,其他不能引以为据。众多分支有无老谱,能否找到拱宸公以上世系,需要继续努力。刘俣的兄弟有六个,刘熙仁9月22日又带我到金滩镇五团村下属白浒村查谱。白浒原名北埠,为刘俣弟弟刘份分支“源本堂”后裔,新《南岭刘氏族谱》也是枫江南岭散居各地族人近年联修合编的。我们想查看“源本堂”老谱,白浒村刘若文骑摩托车十几公里去吉安市吉州区湖头村,借来道光二十五年本族《文江北埠刘氏族谱》(吉水亦称文江)。熙仁帮我细查细看新旧族谱,已尽力未企及。世远年湮,支系纷繁;天灾战祸,人事沧桑;古今变迁,地名衍化;流离迁徙,深藏隐秘。所以,家谱不得尽见,或断续失传,或损毁散佚,或存世难觅,未找到记载明前先祖世系的族谱,只能存疑不能轻易下结论。上和白浒两村乡亲,民风淳朴,热情待客,乐于助人,分文不取。我衷心为他们祈福,祝愿他们生活美满,世代平安。到吉水恰逢《吉水刘氏志》付梓,当即撰写《刘拱宸及其后裔》稿得以补录。此行还获得电子版《吉水刘氏志·村族源流》和数码摄影吉安地区《刘氏村族志》,待逐一针对性地清谱,可望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吉水之行收获颇丰,使许多口传耳闻的东西变得具体生动起来。然而,烦琐的追溯是没有穷尽的,继续探求须斟酌其作用和价值。

人到老年的时候,常怀故往情思,难忘童年朋侣、乡间瓦屋、袅袅炊烟、弯弯小路、绿色田野、青青湖草,容易回忆往事。我们外出求学工作后,父母把自家住屋无偿提供公益使用50余年,作公社办公、卫生所门诊部、乡缝纫厂、公职人员或故里乡亲居住聚会之用等,方便各方,以利社会。父母勤劳善良的身影,严格教子的言行,自强不息乐善好施的精神让我终生受益。虽有一次谈话录音保存,但我对没有文字资讯留传颇感遗憾。“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现在,我扼要记录寻根经历,为来者留下家庭和生命传承的记忆,减少或不至于重演我曾经深感的缺憾,以告慰我族海内外宗亲,企盼于来者创意探索。

猜你喜欢
始祖本堂刘氏
『万工始祖』鲁班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2
华夏始祖
往顶上跑
走进崇本堂
闽南风(2017年9期)2017-09-27 15:46:25
后母
务本堂
扬子江诗刊(2016年5期)2016-11-26 00:34:28
务本堂
扬子江(2016年5期)2016-11-18 20:22:15
后稷教稼
《始祖》心魂在 光焰万丈长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0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