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元
歙县渔梁街是明清徽商水路经营的重要码头。渔梁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徽商文化是其主要特色。当年徽商从渔梁出发,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作为“儒商”,不少徽商能诗尚文,留下一些吟咏渔梁的诗篇。我近年阅读徽商诗集所见,虽难求全,却可见一斑。清乾隆年间著名篆刻家巴慰祖的故居,是渔梁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巴慰祖的篆刻艺术享有盛誉,但他在汉口经营盐业可能还不为人所熟知。我们通过巴慰祖的家书和诗集,可对巴氏家族有所了解。
深情系渔梁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具有蓄水、泄洪功能,坝下可停泊航船。徽商《水程捷要歌》有“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的说法。从徽州到杭州是徽商的主要旅程。明代旅居杭州的汪汝谦在《夜泊渔梁》中说:“嘈嘈夜听岂潮音,何事家乡动客情。不向天涯愁浪迹,只缘到处有逢迎。”抒发了徽商志在四方的心情。但水路艰险,他在《滩上逢子侄》中说:“相逢皆历险,相顾一时难。何如处危机,世事多波澜。遥望不得语,凝睇摧心肝。愿言各努力,乘风渡此滩。”路途与世事皆有危机,两代人乘风历险,努力前行。汝谦字然明,歙县丛睦坊人。许承尧跋其《绮咏续集》说,“然明于西湖多所兴筑”,构“不园”“随喜庵”为诗酒会所。吴我炽编《吴氏家传集》,记载明吴《渔梁别杨仪部》:“桃花水涨渔之梁,买舟送子归钱塘。征帆风疾催离觞,短诗难写别情长。回首相望天一方,斜阳欲没山苍苍。”渔梁送客的诗句情景交融。
清代程观泉的《渔梁登舟》说:“骊歌唱罢酒杯阑,风送扁舟过麦滩。远浦鸦归红树晚,离亭人去夕阳残。赋闲不信居家易,作客方知行路难。明日钓台烟水上,差将尘辙溷渔竿。”作者唱歌、喝酒、登舟,生活气息浓郁。明知行路艰难,但为了生计和财富而乐此不疲。清吴熊的《送曹筑岩就贾之扬州》:“夜雨添新水,扁舟快意行。高堂怜远志,游子富豪情。鸷鸟乘时发,名驹择地行。缠腰有十万,原胜做书生。”诗人鼓励年轻书生到扬州追逐商业利润。吴熊,字建周,歙县人。精通医道,常与程瑶田、巴慰祖交游唱和。吴熊的《北溪草堂吟稿》中有《次韵程二瑶田梅花四首》《题巴隽堂纪梦图》等诗。程之《新安江行》:“滩程三百六,半御布帆风。一丈高天上,千山插地中。人家淇左右,乡国路西东。早晚渔梁到,溪桥见郑公。”渔梁既是经商的起点也是回家的终点。程之,字羽宸,号采山,歙县人。他在扬州曾以“千金”接济郑板桥,板桥有《怀程羽宸》言其事。清代休宁人黄文彪寓居上海,其《舟行杂诗》云:“僦庑谋生拙,年来作客频。强收离别泪,恐怆依闾神。鸿雁凛青汉,蜻蜓点绿津。物情咸自适,人意独艰辛。”商人频繁出门谋生,将自适的“物情”和艰辛的“人意”相对比,颇多人生感悟。朱集球,字韶鸣,休宁人。乾隆年间刊《偃谷诗抄》有《新安竹枝词》四首,其一:“问政山下春笋嫩,渔梁坝下鲫鱼肥。侬家独恨新安水,只载郎行不载归。”商人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徽州女人盼望夫君不归,而“独恨新安水”。清代闽浙总督程祖洛之子程梯功“课徒以自给”,其《初桄斋诗抄》中《渔梁观灯》云:“欲洗风尘眼,寒波不断流。红灯千嶂夕,白练一条秋。诗酒归吾辈,山川足壮游。肯将烟景负,凉月上泸洲。”乡村教师观灯、作诗、饮酒,不肯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渔梁作为迎送的水路码头,牵动着徽商的情感。渔梁见证了他们的成功与艰辛。徽商,尤其是歙县籍的徽商,把渔梁视为家乡的符号,深情系于渔梁。
巴慰祖父子
安徽省博物馆藏有《巴慰祖家书》一函,许承尧题:“巴子安先生父治盐业,设肆汉口,在汉口与方原、汪容甫订交。”“然其上父书综纷析赜,纤忽不遗,一至于此;知其父之督之者周,又知先生之才亦非不能治生,特为嗜古所夺耳。”家书是巴慰祖向其父巴廷梅所作汉口盐业经营的综合报告,显示了巴慰祖经商的才干。首页如下:
父亲、叔父大人禀启:
本月十九日附徽专曹足手具上安信,谅先投入。其前月廿五日寄水足五益手信,并榆木板料二块,又杌凳八条、靠椅二把,及代寄河西点锡二块(有信另致泽昆叔公),谅均于到日查照矣。所来(姚魁、罗绮、梁大寿、汉专足、徽专足)各足及细顺手前后六信,俱于本月初七日至廿日逐次领讫,悉知大人安吉。
欣喜汉店大小清泰。湖南、北雨泽虽未普遍,而沾足居多,惟安陆上游一带被水成灾,近将治平,民田庐舍受伤不少。汉口湖河水亦充溢,较迩年以来稍大,然不甚出鱼,湖利有限,而民亦不为害也。刻下米粮平减,南二冲到汉一两五钱、早豆一两四钱、菜茶油四两五钱。现在南米仍未有到者,本地碾货仍坐定二两,钱价一两零九分。盐市一切以及杂务均另楮具详。兹专(李继先足二名:李德三、李宏升)交寄上补还家中透支银五百两零,俞屋工作银五百两,两房节例银四总封(细数俱开另单呈电),到日望查照收。特此具禀金安!余惟随时珍玉不尽。(来足添一名:陈正伦)
七月廿四日男慰祖、侄绍祖百拜。
信中所谓“专足”是专门送信、送物之人,“汉专足”即送往汉口,“徽专足”送往徽州。商业信息乃至“杌凳”“靠椅”家具等,均靠“专足”送达。“前月”至于“本月”,汉口和渔梁之间前后已有“六信”往来,可见当时信息流及物流比较畅通。家书内容涉及湖南、湖北的水灾和物价,“汉店”的盐业生意,以及“家中透支银”“两房节例银”等家政。“各事列禀”共有十八条,具体有:本店总摺、查杨课总单、查各岸课、盐台札谕、通河致杨公书、匣务、黄太守专差到汉、北道张公传通河面谕制宪等。内容涉及汉口盐业的方方面面。可见巴慰祖虽然总理汉口盐业,但重要决策还要向其父巴廷梅报告。
巴氏父子虽为盐商,但都能以诗抒情。巴廷梅,字圣羹,定居渔梁。桐城刘大曾“寓其家”,授之文章,偶见诗作,称其“抒情清丽”。巴廷梅有《雪坪诗抄》一卷,其中《送家兄翔仞之楚》:“寥落形悲影,飘零弟念兄。炎凉天地态,离别古今情。黄鹄腾方远,寒鸦栖复惊。生涯渺无际,何处问君平。”商人为谋生而伤离别,手足情深,溢于言表。巴慰祖《黄海吟秋录》中《为丽田制始信峰图》有句:“峰名始信果然奇,选胜何堪居第二。日日携琴自来去,原是寒江独坐处。”巴慰祖父子经商而酷爱艺术,是清代徽商从事文艺创作的典型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