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58—01
英语课标中要求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地讲授知识,照本宣科地演绎教材,而应该努力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互助、合作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游戏激趣,调动研究欲望
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动、好玩是其天性,如果仅靠课堂纪律去约束他们,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受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了接收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研究性学习,部分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惰性,不愿意改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口令游戏、字母游戏等都是既受学生欢迎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游戏。在教授 “snake ” 这个单词时,我设计了猜一猜游戏。课件上的画面只露出一部分蛇尾,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全班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Is this a snake ? Is this a monkey ?” 在竞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重复使用所学的单词、句型,枯燥乏味的单词因为有了这个游戏而变得生动活泼,其乐无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学习研究“Where does a snake live? ”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真情实景,使学习生活化
英语是外来的语言,小学生面对陌生的英语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通过精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表演,让学生进入仿真的生活现实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们在“真情实景”中,把学到的词汇和句式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句型 “Is this your jacket ?”时,我拿着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夹克,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 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your jacket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都想知道这个夹克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不断地去问别人:“ Is this your jacket? ”就在这些情景对话中,学生们进入角色,主动问答,在生活体验中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轻松掌握了句型和词汇。通过仿真场景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自然会增强,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拓展空间,深入研究
英语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堂40分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应该打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教学的空间概念,努力将课文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拓展。教师应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积极寻找与课本相关的信息源。社会、生活处处都是学生探究英语学习的天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向别人咨询,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学习资料,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一次教学中,拓展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帮助生活老师调查同学们早餐喜欢吃什么的调查活动。让某一学生当小记者,调查其他同学。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主体探究,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变得爱学、乐学了。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其终身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