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课标;数学意识;思维发展;
数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91—01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形式多样的课改方案,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时的减少,还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都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思考:高中数学课怎么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思考一:数学课堂的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数学作为一门既基础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靠学生的“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有些学生听课的时候只关注题目的结果,教师应让学生关注结果产生背后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兴趣的问题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问题能促使学生互动。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设计一些问题串,要提好问题。
思考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局限,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是好是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我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还可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结构,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然后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正确的观点,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尝试探索用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考三: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对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驾驭高中数学教学
我们对高中数学的理解要站在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之上,对高中数学有一个统一认识。我们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一种教法,影响学生的学法,告诉学生要学这些知识,要有微观、中观、大观、宏观的思想。有些数学知识或者概念,比如弧度,如果我们就弧度讲弧度,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又比如对通性、通法,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整体认识,那么就很难提炼出通性、通法这个理论,无法掌握什么是一些细微末节,什么是一些技术性问题,什么是重要的思想。对考试、高考的把握,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来思考高考与日常教学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在高三复习环节,总有一个梳理知识的阶段,但梳理知识不要等到高三才开始,我们在高一就开始做,学完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我们就要逐渐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到让学生能够独立梳理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零散的知识在他们的脑子里始终形成一个网络,那么到了高三阶段再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就会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