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生日习俗

2012-04-29 00:44:03刘欣
寻根 2012年2期
关键词:做寿敬老习俗

刘欣

生日习俗是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风俗。在我国古代,庆祝生日和寿诞,属于礼仪范畴。由于寿礼实际上是每岁诞生纪念日的重复,所以无论在古代礼书中还是现代民俗学中,并不把它单独列为一类。这大概是由寿礼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所具有的“过渡性”和“重复性”所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生日习俗正在消失,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探讨,仍有一定的意义。

生日习俗

在我国古代,若是生了男孩,就在大门的左边挂上一张弓和六支箭,生后三日由族中长老用这张弓把六支箭向上下及四方各射一支,意思是男儿志在四方,希望这个男孩长大之后能够有远大的志向;若是生了女孩就在大门右边挂上一条“巾”,意思是女孩长大之后要勤于家事,做贤妻良母。因此男人的生日还有个专用名词是“悬弧之辰”,女人的生日就说“悬巾之辰”。

第一个生日,俗称“周岁”,小孩过周岁的习俗始自江南,后来渐渐通行到南北各地。周岁最重要的仪式是“岁盘”试儿,《颜氏家训》曾记载:“江南生儿一岁,为制验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笔纸,女则用刀尺针线,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意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为试儿。”同时又让小儿用脚踏红龟背,以祝其寿长如龟;以炒米糖抹其小嘴,以祝其“臭嘴去,香嘴来”。

这以后,只要双亲健在,每年生日都要设酒庆贺。《颜氏家训·风操》记载周岁试儿后,接着说:“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尔……梁元帝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设斋讲”是佛教而起的活动,自己生日诵经设斋是感谢父母生我之恩,尤其是母亲生我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因此死亡,为感谢母亲之恩,到了生日就茹素诵经舍斋,为她祈福,因此称为“母难之日”。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唐前期,唐太宗反对把生日搞成“宴乐之事”。据吴兢《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太宗谓侍臣曰:“今日是朕生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恩。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追求侍养,永不可得,仲由怀负米之恨,良有以也。况《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辰,遂为宴乐之事?甚是乖于礼度。”从这段记载,一方面可见当时民间祝寿风俗之流行,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可见唐初宫廷祝寿活动之兴起。这说明皇帝过生日在宫廷举办宴庆活动在唐初已开始出现,而唐玄宗又把这种风气推向高潮。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千秋节者,玄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节,而君臣共为乐,当时流俗多传其事以为盛。又载: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由此可知,以生日命名诞节,乃唐玄宗之首创;其庆寿乐如此盛大华丽,也是前所未有。

皇帝的生日叫圣诞,太子的生日叫寿诞,他此时还没成为圣,皇太后的生日叫寿旦,比太子又低了一级,皇后和嫔妃就只能称生日了。每遇皇帝、太子、皇太后、皇后生日,往往普天同庆,文武百官进献寿礼,皇帝大宴群臣,有时还大赦天下。明、清时还要请教坊司或戏班演戏贺寿。

黎民百姓过生日,一般人就称为自己的生辰。年轻人过生日不讲究,老年人就得讲究一些了。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为自己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之一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扮相为一白胡子老头,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

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东汉桓帝时,麻姑降菜经家,年似十八九岁,说近日蓬莱海水又变浅了。

现代人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古代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生怕皇帝丈夫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也叫“水引”,也就是汤面,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桃是长寿果。据《汉武帝内传》载,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说法,更加强了人们对寿桃的重视。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红色。

中国人过生日吃寿面寿桃,西方人通常过生日吃蛋糕唱生日歌。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蛋糕是国王才能有资格享有的贡品,后被作为生日的祝福赏赐,流传至今就有了现在普及的生日蛋糕。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是灵魂最容易被恶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当天,亲人朋友都会齐聚身边给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求带来好运驱逐恶魔。中国古代,原来也有以鸡蛋作为生日庆祝食物的,所吃的吉祥蛋,象征新生与圆满,后来由于蛋糕与鸡蛋的完美结合,有了现在的生日蛋糕,流传到现在,每到生日就买蛋糕,接受众人的祝福。

生日习俗的文化意义

1.生命意识。与对死亡的恐惧的感知相比,人类对生的欢乐的体验与追求显得后起而迟缓,即使在进入较为发达的文明社会,人们仍无法摆脱死亡阴影的笼罩,因此认为人的寿命由神灵掌管,祈求神灵保佑长寿长生,成为中国古代一种普遍的宗教意识和信仰习俗。另一方面,儒、道思想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生命是中国人心目中第一宝贵的东西,中国人大多不重来生来世,而执著于今生今世。《孝经·圣治章》引孔子语:“天地之性,人为贵。”道教有句话叫“天大,地大,生大”。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引导下,中国人大都想如何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中国古代有所谓“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寿居首位。民间也有“福、禄、寿、喜、财”为五福说法。可见,祈寿延命的思想在古人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秦始皇、汉武帝等许多皇帝寻求长生药,皇帝被称为“万岁”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中国人生日习俗中重视为老人做寿,体现的也是这一观念,做寿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表达一种延年益寿的生命意识。

在现代人的头脑中,虽然生命意识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如人们会祝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但已随着时代表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两头,时至今日,为孩子过生日和为老人做寿,仍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与传统习俗相比较,内容、形式皆有变化。为孩子过生日,更看重生命的纪念意义。如新生儿诞生会有纪念币、纪念册,过生日会拍照、录像留念等。为老人做寿,也不只围绕着原来的祈寿延命的观念展开,而是从这一整套纯观念性的做法转变为注重实际,赠送有益老人身心健康的礼品,更加体现了小辈对老人的无限关爱。年轻人过生日则更多看重朋友间的友情。每逢生日,好友聚在一起,聚餐、畅谈、娱乐,共享人生乐趣。

2.敬老意识。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社会理想。《礼记·曲礼》:“谋于长者必操几丈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历代王朝都有不同程度的敬老措施,对社会风俗起着导向作用。民间社会风俗运载着儒家敬老的理想,内化为人们的心理情感,凝结为一种带有规范性的社会道德意识。生日习俗是敬老意识具体的礼仪形式之一。唐代以前,生日那天,要思念父母生我的艰辛,作哀戚状,不能宴乐庆贺,以表示对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感激和尊敬。“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对七十以上的高龄长者,人们都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一方面是由于共同的人性要求,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希望人人皆能健康长寿,对长寿者,也自然地表示尊敬。另一方面,老年人无论是经历还是经验,抑或是对小辈的辛勤抚育、培养,在人们的观念中,都是值得尊重的。《诗·大雅·板》称:“老夫灌灌,小子跷跷。”《尚书·秦誓》载,当年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而伐郑,惨败后总结出“询兹黄发,刚罔所愆”的教训。民俗语言中,高傲者自称“老子”,称对方“小子”,都透出了对年长、资历的重视,对年轻人的轻视。老年就意味着智慧和权威,青年就代表着无知和服从。虽然也说“后生可畏”,但那不过指个别现象而已。于是,人们通过做寿的形式,借以表达对高寿老人的尊敬、爱戴。

敬老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标志。然而这种文化传统也有贵经验不重创新、讲资历压抑后辈的消极一面。现代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其消极性,给古老的民族文化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做寿敬老习俗
象征人类学视域中的壮族做寿仪式考察
——以富宁县福村为例①
篆刻
养生月刊(2020年9期)2020-09-11 07:09:18
“葡萄哥”的敬老情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敬老爱老防跌倒
大众健康(2019年12期)2019-12-10 06:43:04
不做寿
新长征(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党在西柏坡立下的六条规定
百年潮(2019年4期)2019-04-20 09:25:36
我不做寿
长寿(2018年12期)2018-07-18 16:50:53
习俗
处暑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