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层面地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2012-04-29 00:44刘彦彦
地理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

刘彦彦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即是从整体出发,对整本教材或一学期、一学年教材内容的分析。其分析内容包括:教材的发展背景、教材的外部联系以及教材的内部联系。

一、宏观层面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1.地理教材发展背景分析

(1)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任何一部教材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事实上,也正是在当时特定社会、经济的需求中以及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才产生了相应的教材。如教材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及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

(2)地理科学的进展。地理教材取决于地理科学。地理现象在不断变化,地理事实材料在不断更新,地理科学观念也在发展创新。目前,地理学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深化微观研究,探究地理事象成因和变化机理;进一步拓展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

(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等,在揭示学习心理机制、学习地理基本规律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经过批判、修正、理解、记忆,与理性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稳定的知识结构。

2.地理教材外部联系分析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即指地理教材与外部知识经验的联系。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有助于整体把握教材,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教育功能,体现地理教材的社会价值。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知识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数、物、化、生、政史等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见图1)。

3.地理教材内部联系分析

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即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组织形式与逻辑关系。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有利于明确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教好教材、用教材教提供依据。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共11章,由天文知识、地球知识、地理环境(自然、社会)知识、人口知识及人地关系论等五部分组成(见图2)。

二、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宏观层面分析方法

1.高中地理必修1外部联系分析

(1)与初中地理教材的衔接联系。初中地理教材知识与高中地理教材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例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划分等意义。而在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再如,在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而高中地理必修1中,不仅要求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须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以及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

(2)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学科联系交融。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知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知识,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联系较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涉及到相关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涉及到物理理论知识;“自然带的地域差异”与生物知识密切相连。

(3)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许多地理现象、地理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在讲述地球上的大气时,无论是讨论热力环流(以海陆风或山谷风为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以东亚季风为例),还是讨论高低气压系统(以寒潮和台风为例)、全球气候变化(以我国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为例),都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又如,讲述锋面的形成及其运动时,教科书选择了《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中对于华北地区的深秋时节一场纷飞大雪飘落前后的景象描写,反映出作者细腻的生活体验和生动的文笔,从中可以体会对锋面天气现象的直觉感悟和理性分析。

2.高中地理必修1内部联系分析

(1)高中地理必修1体系结构。“课程标准”规定包含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章内容(见图3)。其逻辑关系为:第一章是本书的总起,介绍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结构特征,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背景。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书的分论部分,分别介绍气候、水、地貌、地质等基本自然地理要素。第五章是本书的总结,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

(2)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结构。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地理必修1教科书的编写以忠实体现课程标准为准绳,在梳理各项内容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行星地球(天文背景)、自然地理过程(大气、水、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三方面组建教科书知识结构(见图4)。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教材的宏观分析必不可少,有助于教师在较高水平层次上总揽全局,为把握课堂教学方向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教材精读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