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正欧
【摘要】近年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线索重要来源的民生新闻热线也真正“热”了起来。但火热背后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问题类热线多、热线琐碎等问题。本文试分析地方电视民生类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琐碎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从遵循新闻选择规律处置民生新闻热线,以及在操作上实行归类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在的处置方法。
【关键词】民生新闻热线琐碎化新闻选择
一、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
随着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走热,民生新闻热线也随之“热”起来,部分受众遇到开心事、烦心事、困难事都会想到民生新闻热线,热线“热”起来之后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民生新闻热线的“问题化”和“琐碎化”现象严重。
1、热线“问题化”
笔者曾关注了一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热线记录,除了一部分是突发性、新鲜性的新闻事件外,大部分是各类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记录。诸如:某个地方施工存在噪音;窨井盖不翼而飞、某某被诈骗、哪哪污水漫溢等等。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些问题可以作为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但作为天天播出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果都是反映这些问题的新闻,这种由电视媒体呈现给受众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虚拟环境”、“间接环境”①,会给受众造成怎样的印象,人们会认为生活的城市问题不断,生活的环境矛盾众多。“新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它使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②如果受众根据电视呈现的“问题化”虚拟环境采取行动,会对受众形成怎样误导?因此,新闻报道必须考虑平衡。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在报道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必须报道社会生活中好的方面。即在批评、揭露社会假、丑、恶的同时,更要践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报道社会生活中真、善、美。所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热线“问题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必须做好热线的处置,避免因热线的“问题化”而导致新闻节目的“问题化”。
2、热线“琐碎化”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热线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是热线的“琐碎化”。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琐碎化是为专家学者和人们所诟病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是热线的“琐碎化”。大多数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热线存在诸如:“楼道电灯坏了”;“门口垃圾多”;“家中漏水”等等极为琐碎的事情。这些琐碎的事情反复在电视民生新闻热线中出现,也在新闻中反复出现,为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流入琐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这样长期下去,会影响受众的收视期待和收视欲望,对栏目是一种伤害。现在众多民生类新闻节目都在努力改变这种琐碎的状态,致力于跳出琐碎的窠臼,要想改变这一状态,笔者认为做好民生新闻热线处置,把好民生热线这道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电视新闻热线遇到问题的原因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热线存在“问题化”、“琐碎化”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民生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现象,就一定程度上与有关部门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的滞后有关。比如,如果提前介入并坚决制止施工扰民,哪来施工扰民的热线打进电视媒体的新闻热线?但笔者看来,热线“问题化”,也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受众有了新变化有关;而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的“琐碎化”,则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节目在定位和操作上失当有关。
1、受众诉求的多样化导致“问题”热线多
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电视受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③,群体的增加必然导致对问题的判断和采取的态度多元。诸如,在某地一个农村,夏季修路,当地农民认为修路阻碍了运输,导致他们蔬菜、西瓜运不出去,农民因此打当地的民生新闻热线投诉并阻挠施工,施工方则认为修路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也给民生新闻栏目打去热线,反映农民阻挠利民工程施工。因此,同一事件,由于主体的不同,诉求不同,反映在电视民生新闻热线中,就是两个问题。受众群体的分化导致对问题思考的多元,使地方电视新闻媒体民生新闻热线“问题”类热线增多。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决策权相应分散,政府、企业、家族成了相对独立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决策权”④。决策主体的增加,意味着对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态度不同,对同一问题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道理说不通,就存在矛盾和问题。受众遇到问题,部分又会选择与他们贴近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投诉,寄希望于舆论的力量,促成问题的解决。这也使得民生新闻热线“问题”类热线增加。
2、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定位与操作上的失当一定程度上导致热线“琐碎化”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推出之际,定位为关注百姓的生活,而实际操作中体现出的往往是局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即有人说的“小民生”。于是小区垃圾无人处理、家中漏水、路灯不亮、小车擦碰、绿化遭到践踏、被狗咬伤等新闻反复在新闻中出现,这诚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栏目的民本情怀,但新闻在实际的采制过程中,操作上过于狭窄,使新闻流于琐碎。而更为棘手的是,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影响受众对该档新闻节目新闻采制标准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判断。笔者在一地方电视台民生栏目工作时,就曾接到一个电话,反映自家遭遇漏水。考虑到前两天才报道过类似新闻,笔者就委婉解释此类事件很多,报道人手有限,恐难以报道。对方却在电话中说,你们前天报道过某某小区多少栋多少号漏水,为什么到我这就不报道了?一定得报!可见,这些诸如漏水、灯不亮、狗咬人等新闻在反复播出的过程中,受众就会判断出类似的新闻会在该档民生新闻栏目中播出,在自身遇到漏水、路灯不亮、汽车擦碰等这一类问题时,部分就会拨打该档民生新闻的热线,希望栏目派出记者采访,通过电视媒体的舆论影响,从而促进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这就导致民生新闻热线“琐碎化”。此外,由于收视率和扩版等的压力,害怕得罪受众,使收视率降低,或害怕节目没有内容可供播报。有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在采制的过程中,对受众一定程度采取“迎合”态度,在操作中热线大多派出记者采访,并在节目中予以播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受众遇到所琐碎小事就打民生新闻热线的行为,也使得热线“琐碎化”。地方电视媒体民生类新闻节目从而步入新闻琐碎导致热线琐碎,进而热线琐碎导致新闻琐碎的怪圈。
三、遵循新闻规律,妥善办好民生新闻热线
既然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处置热线时一定要科学。民生新闻无论它形态怎样,它也是新闻,是新闻就要遵循一般的新闻规律,就应该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进行处置。同时,对问题类、琐碎类热线实行归类处理,这样才能改变因热线的“问题化”、“琐碎化”,而导致的电视民生新闻问题化、琐碎化。
1、在原则层面,遵循新闻选择的规律,科学处置新闻热线
民生新闻热线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线索能否采访,是否能成为新闻进行播报,必须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热线能否变成新闻必须经过选择。“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⑤,李良荣教授认为在新闻选择的过程中,一个事实能否成为新闻要从新闻的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等方面进行考虑。这也可以说为我们处置电视民生新闻热线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即民生新闻热线在处置上必须遵循新闻选择的一般规律。从新闻定义入手,剔除假、旧的、不新鲜的、反复出现的等热线,继而从新闻价值方面考量,选择符合人们共同兴趣的,时新的、重要的、显著的、接近受众的和具有趣味性的热线,再从宣传价值入手,选择具有宣传价值的事实,最后从新闻法规入手,挑选出符合政策、法规的新闻热线。经过新闻选择,根据民生新闻热线采制的新闻,或许更能经受电视受众、政策及法规的检验,符合大众的收视需求,受众也愿意选择收看。
2、在操作层面上,问题类、琐碎类新闻热线归类处理
针对新闻热线“问题化”、“琐碎化”的实际,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在处理上可以更加灵活,除特别突出的问题类新闻,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归类处理。对经过新闻选择,不适合报道的问题,可以内参等形式归结给主管部门,并告知打进热线的受众,问题已经转交主管部门处理;对一些适合报道的同类的问题归类进行集纳式报道,这样一条电视民生新闻就能反映多个问题,可以留出时间报道其他新闻,避免电视民生新闻“问题化”。与此相同,对琐碎化的新闻热线,也实现归类处理。比如,将楼房漏水的新闻实行归类,多个漏水事件归并为一条新闻,新闻中简要说明各漏水地点、基本情况等。如果这样操作会使部分热线新闻时效性不强,那就考虑设一个类似“热线一览”的小新闻版块,在这个版块下,将当天的热线集纳式播报并严格控制时间,仅播报基本情况、原因等。这样在一条新闻中或一个小版块内集中报道多个琐碎事件,既报道了事件,也不让打进热线的受众失望。操作起来,或许会使电视民生新闻琐碎的现象大为改观。
目前,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新的突破讨论不少,笔者认为正视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线“问题化”“琐碎化”现象,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热线的处置工作,并在操作中加以坚持,或许能为这种突破助力。□
参考文献
①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7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0
③④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51、329
(作者单位:铜陵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