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12-04-29 22:45:03申秋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申秋红

摘 要: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基于全国六城市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居留年数、随迁人口数、收入水平、城市公共服务以及融入意愿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要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强职业和文化培训、加快社会融合、解决好“返乡”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092-04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户籍制度的逐步放松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工业化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现代部门就业,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口流动性日益加强。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2.21亿,人口流动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特征。这一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流动人口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人口流动的原因、特点、过程、结果等,迄今越来越多的学科从更广阔的角度进行研究,人口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人口流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特别是在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果丰富。本文认为,在研究流动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时,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是根本性因素,因此,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如何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为此,本文基于全国六城市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留意愿的因素可分为四大类: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城市吸引力和社会参与。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居留年数等;家庭状况包括婚姻状况、随迁人口数、住房情况等;城市吸引力包括收入水平和城市公共服务等;社会参与包括对居住城市的关注、融入本地的意愿以及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接纳意愿等。

个人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居留意愿。由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流动人口的先天性格特征的差别而导致居留意愿不同,这是直接影响因素。而性别和年龄往往又会影响到其他因素,如青年人和女性常常在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受教育程度更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受教育程度低、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只能进入劳动密集、低技术水平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决定了他们的工资水平不高。侯红娅等人2003年的研究表明,年龄、文化程度与迁移意愿呈正相关。①任远的研究显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时间是决定其是否居留的主要因素,随着居留时间的延长,流动人口倾向于长期居留。

中国人将家庭放在比自己发展更重要的地位,有着恋家的传统。同时,也会希望自己的家人享受更好的社会化服务,自己和家人一起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迁移。因此,家庭状况如婚姻状况、随迁人口数也会影响到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但这一情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的年轻人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家庭住房情况也是影响居留意愿的一大因素。住房支出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一旦这一问题解决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就会增强。赵艳枝的研究表明,已经自建住房或已经购买住房的流动人口居留的可能性更大。

城市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引导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聚集,乐观的收入预期成为“留住”流动人口的无形因素。收入预期之所以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去留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热点地区不断增多,流动人口在各流入地城市得到的待遇不尽相同,收入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良好的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是吸引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可以享受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全国最优质的资源。有研究发现,打工收入越高,特别是流入地收入比家乡收入越高时,居留意愿也越强。

流动人口是否打算长期居留还受到他们社会参与的影响,不能积极融入并被当地人接纳的流动人口倾向于在这个城市长期生活和就业的意愿较弱。尽管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很大,发展前景很好,但由于血缘、地缘等强初级社会关系的社会支持网络没有形成以及流动人口与当地城市社会间的隔离,使得他们在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面临着融入困境,居留意愿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弱。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形成有一个过程。由于现实中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流动人口内心有改善自身和家庭生存状况的愿望,但单是这个愿望还不足以产生居留意愿,在对多个影响因素的利弊情况进行权衡后,他们才做出去留的决定,这一过程中任何影响因素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最后决定的变化。总而言之,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也相互影响。以下的实证分析对以上这些因素进行验证。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来源。本次监测采用了三种问卷进行。A卷样本量丰富,但由于没有关于居留意愿的问题设计,故只能采用B卷进行分析。B卷是全国六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相比照的流动人口数据,按照北京、郑州、成都各取2 000人,苏州、中山各取1 000人,韩城取200人的抽取比例,累计发放调查问卷8 200份。问卷数据根据各城市实有流动人口比例进行了加权。

(二)变量解释

(三)样本分布

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该研究基于B卷中的510“您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对回答这个问题 “是”和“否”两种答案的有效样本进行筛选,共有5 411个样本。依据本文分析框架中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变量,对这些样本基本情况描述如表2。

三、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Probit模型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现有数据项目,笔者以“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为因变量,将居留意愿结果分为“是”1,和“否”0的二分变量,以性别(gender)、年龄(age)、户口(id)、受教育程度(edu)、居留年数(length)、婚姻状况(marriage)、随迁人口数(people)、住房情况(house)、平均月收入(income)、公共服务(pservice)、对现居住城市的关注(attitude1)、融入意愿(attitude2)以及被接纳意愿(attitude3)等为自变量。鉴于“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这一解释变量符合二项式分布函数的性质和特征要求,Probit模型(Probability Model)是最适合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的模型之一。

本文运用Stata11统计软件对5 411个样本的流动人口横截面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模型有异方差问题,在消除异方差后对数据进行了Probit稳健回归处理。估计结果如表3。

根据表3的模型估计结果,在“您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的模型中:

(一)个人特征

在流动人口个人特征中,“性别”、“年龄”、“户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些因素已不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越高,居留的可能性就越大。模型结果表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与小学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相比,高中及中专以上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增加5.26%,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增加13.01%。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越能接受新事物,适应性越强,越能融入当地社会,居留意愿也就越强。“居留年数”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显著性变量。模型结果显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住年数每增加1年,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增加1.69%。流动人口在外居住时间越长,他们居留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居留年数越长,对当地生活越熟悉,越能融入当地并适应当地环境;这也与他们对当地各种情况的了解,包括工作信息、生活设施等信息的程度有关。

(二)家庭特征

在家庭特征中,“婚姻状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婚育观念的多元化、人们对他人私生活的极大包容以及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现象的常态化使流动人口“恋家”思想有所动摇而更加关注自己的发展,婚姻状况对居留意愿的影响趋小。“随迁人口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结果显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迁人口每增加1人,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将减少2.43%。随迁人口越多,居留的可能性越小,这是因为随迁人口越多,导致了在流入地城市的生活成本越高,进而降低了居留意愿。“住房情况”也是影响流动人口是否居留的一大因素,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与租房者相比,自有房屋的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可能性增加31.04%。目前,在大城市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住房问题,一旦住房问题解决,许多人便会选择在大城市发展。

(三)城市吸引力

“收入水平” 是影响流动人口是否居留的一大因素,该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收入越高,流动人口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流动人口在城市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维持生活,他们便有信心居留在流入地城市。“能否得到公共服务”也是影响流动人口是否居留的一大因素,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与无法得到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相比,可以得到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增加11.13%。公共服务,尤其是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有较大影响。

(四)社会参与

流动人口对融入本地的意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与完全不愿意融入本地的流动人口相比,完全愿意融入本地的流动人口选择居留的概率增加22.21%。说明流动人口越愿意融入本地,居留意愿越强。而对现居住城市的关注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接纳意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参与氛围不够浓厚有关。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因素多种多样,之所以将这些因素纳入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内,是为了尽可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从六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受教育程度、居留年数、随迁人口数、收入水平、城市公共服务以及融入意愿均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有影响。因此,在制定和推行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时,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有所侧重,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

长期居留的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做出了长期的贡献,也更深地卷入流入地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网络中,他们对城市的期望增强,长期居留的意愿有所提高,城市部门与其对他们设置门槛,不如根据其居留时间改变流动人口从暂住到居住,并逐步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福利乃至提供市民待遇。居住证制度要弥补暂住证制度过于强调管理的缺陷,更加注重管理和服务功能的统一。居住证主要面向那些想在流入地生活、工作并居住较长时间的流动人口,只要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住所并且愿意,就可以提出办证申请。居住证制度要与户籍准入建立一定的链接,因为从长远看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加大,放开户籍制度是必然趋势。

(二)加强职业和文化培训,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

调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居留意愿呈正相关,因此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培训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城镇居留的信心。由于流动人口进城后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提高他们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应把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三)加快社会融合,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框架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秉承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发展惠及全体人口的理念,以教育和医疗为核心,以就业、收入保障、住房保障为辅助,构建一个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社会政策体系,做到既保障基本生活,更促进能力建设,既强调本地发展,更兼顾共同繁荣,这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基础。通过积极引导,热情帮助他们参加社区组织和各项活动,增加他们与市民的互往,削减彼此心灵上、文化上和人格上的差异,使其更加认同和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其城市社会归属感,使其感受到已经被城市社会所接纳。

(四)解决好“返乡”意愿流动人口就业问题

地方政府可以为流动人口返回农村后提供小额贷款,帮助这些人能够更好地利用城市学到的知识和他们的社会网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而言,也要重视为流动人口返回农村提供知识服务,使流动人口在城市获得的知识和社会资本能够有利于其返回农村和返回中西部地区。例如,可以利用城市丰富的知识资源,加强能够帮助流动人口返回农村的知识培训。城市不仅应成为吸收农村人口红利的载体,也要成为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机构,通过开阔流动人口的眼界,加强农民工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培训,加强回乡创业政策和创业程序的培训,为流动人口回乡创业和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居留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于建立有效的人口宏观调控机制,吸引并留住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事实上,许多国家,如德国等就针对国际移民进行了长期的包括居留意愿在内的跟踪调查,目的之一就是对未来的国际人口迁移状况做出预测。鉴于此,我们也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预测模型,来预测现有流动人口的迁移态势。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要重视和采集有关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动态信息。

参考文献:

[1] 卫龙宝,胡慧洪,钱文荣,等.城镇化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迁移意愿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2] 朱宇.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及其制约机制[J].南方人口,2004,(3).

[3]苏群,周春芳.农村女性在城镇的非农就业及迁居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

[3] 吴兴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1).

[4]史清华,林坚,顾海英.农民进镇意愿、动因及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中州学刊,2005,(1).

[5]张杭,栾敬东,徐志刚,等.农村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移民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5).

[6]赵艳枝,外来人口的居留意愿与合理流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

[7]侯红娅,杨晶,李子奈.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J].解决问题,2004,(7).

[8]任远.“逐步沉淀”与“居留决定居留”——上海市外来人口居留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4).

[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漫画
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 05:21:01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 03:55:42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 14:08:09
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妇女生活(2016年3期)2016-03-11 22: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