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2012-04-29 00:44:03王董博慧吕军利
人民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类

王董博慧 吕军利

【摘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认为“以人为本”是发展的价值目标,“人”是发展的根本源动力;体现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辩证统一,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的根本源动力相统一。从“以人为本”的概念本质来看,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发展传承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将“人”作为本位单位,将“人”看作是宇宙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事物。“以人为本”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当前所说的“以人为本”,是以我国民众为本,而这里的“人”,既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与“人民”,具有同样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首先,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获知,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运行单位在实际生存环境中的发展,而是作为人类对生存生活的一种渴望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由于马克思关注到了人类发展的生存与未来,而他同时把人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并且把这一发展高度所呈现的映像反应在整个人类社会前进的进程中。这里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生存生活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不等同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终极,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稳定性。

其次,人类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遵循着事物的循环发展规律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超越的,在此基础上,使人类一直在向更高层次的事物追求过程中来推动着各阶段人类历史的解放。

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思想。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全面概括为人的认识自由和人的实践自由两类。“自由个性”是个人的理想性的实现,马克思的终极关怀是使“现实的个人”成为有“自由个性”的人,从而实现终极价值。另外有学者从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的概念入手来分析问题,指出“有个性的个人”就是普遍的个人、完整的个人、自由的个人的统一,它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决定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有个性的个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关系决定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改变社会关系并因而进一步改变和完善人的个性的辩证过程。而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主要是个体与类的矛盾、劳动与异化的矛盾、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社会主义为这些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历史条件,并将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使这些矛盾逐步得到解决。马克思的自由观念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统一。虽然可以把人的自由看作是人在进行事物活动中通过实践所表现出的一种自主、自我状态,但这种“自由”不是无所顾忌的。自由作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不能凌驾于义务之上,只有在与责任两者相互统一的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思想的产生,使人与人在社会中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使广大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在自由面前勇敢争取,为真理的捍卫保驾护航。

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的辩证统一。本文所指的“以人为本”非狭隘地以某个人或者单位为本,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社会组织成员为根本。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思想即是以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为根本的发展,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人类社会资源的不断丰富等等,使每个民众的尊严都能得到有力保证;使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都能得以提高;使社会每一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开发;使社会每一项存在的需求都能得到不断的满足。只有这样,在以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基本社会价值目标取向为基准发展路线的指引下,国家才能确保当前的发展所具有的正面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不仅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作用明示,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类的实践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所追寻。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明确指出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更全面、高效的使社会发展惠及全民,使其能够全面地、更好地生产、生活、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将阻碍人类全面发展的问题消除,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才能从根本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自发性,将其聪明才智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其社会利用价值最大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一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刻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则涵盖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以及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以人为本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我们从实践中得知,在社会的发展形态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舍弃,而坚持“以物为本”的发展路线是根本错误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以物为本”的这种错误发展观,把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GDP的增加等同,以这些数据的增加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准,其带来的结果并不全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有极大的可能给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可能由于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分配不均匀的适当性、社会风气腐败的不健康性等等引发极具危险风险的社会问题。因此,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若想从根本走出困境和危机,只有重拾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坚持与长期实践下,才能带领全民走向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发展、GDP增长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我们党的宗旨相一致,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

在新时期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准确的说,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也就是人民群众事业的建设。我党始终认为,人们群众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信任群众、坚定地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上,将全社会智慧力量整合,动员全民置身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与此同时,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关于社会人民劳动的事务,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积极顺应新形势下历史使命的要求,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时代背景下动员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我国民族复兴再添新力量。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通过制定和落实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分配政策,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主要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这就说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仅只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包括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人民应该享有的各方面的利益和权利。

首先,需要协商民主制度的实施。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其他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通过深入的讨论和协商,使共产党的意愿和主张成为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大众的共识。使党有效地主导社会发展和变化,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保证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协商民主作为参政议政、完善政治协商的制度保障,其根本目的是确保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民主政治发展迅速,协商对话或商谈被引入民主实践中,这在很大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贯彻实施。

其次,需要对弱势群体更加重视。由于自身国情的限制,人口众多与社会因素的种种制约,我国残疾人、高龄老人、贫困农民等弱势群体为数众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中,不仅强调人们全面发展成果的共享,实现共同富裕,而且更强调与弱势群体的成果共享。因此,应时刻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做到心中有民、心中为民,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要求。(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