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贞 张文环 贾昱晴
开栏语:
2005年清华学生李强将自己回农村老家做调查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近四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报告经时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之手寄给温家宝总理。温总理回信称赞:“《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一时间,李强和他的《乡村八记》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论的焦点,学生利用假期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之风也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特别是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学科,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将关注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发现社会问题作为同学们必须通过的两学分。
几年实践下来,涌现出了不少好调查,它们不仅天然地代表了大学生的关注点,而且蕴涵着布衣书生们齐家平天下的勇气与自信。
本栏目将持续介绍同学们做的优秀的调查报告。这期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系同学的调查报告,一份关注北京地区的盲人上网,另一份关注家乡的母亲水窖。
调查主题:
网络,让眼睛更明亮——关于北京地区盲人上网情况的调查
调查人: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传播学(媒体市场与调查分析方向)张文环 贾昱晴
调查形式:定性访谈、调查问卷、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互联网的群体也日趋多样化,那么作为其中之一的盲人,在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方面是什么情况呢?带着疑惑,张文环和贾昱晴对北京地区盲人上网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访谈对象主要分为主体、技术和机构三个层面,依次访问了北京地区会上网的四位盲人,盲人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和读屏软件交流群的群管理员,朝阳区盲协主席和盲人团体“彩虹互助家园”的负责人。访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盲人怎么上网”、“盲人上网做些什么”、“盲人上网遇到的困难”以及“推动盲人上网的措施”等方面。
问卷针对北京地区会上网的盲人发放,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纸质版问卷发放22份,回收22份,有效率为100%,电子版发放48份,回收46份,有效率为95.83%。
由于盲人群体的特殊性,纸质版问卷采取方便抽样法,以调查者问受访者答的方式完成,受访对象主要来自北京各个城区的盲人按摩师。
电子版问卷主要采取滚雪球法,从北京地区的盲人QQ群入手,通过加盲人为QQ好友,给他们发电子文档,进一步熟悉后请他们转发给盲人好友,或介绍比较活跃的盲人QQ群,然后在新群里发送群邮件等方式实现。
最后在报告成文中阐述了盲人上网的途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社会对于视障群体高度重视,采取实质性措施解决盲人上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好奇,盲人也上网?
最初想到这个选题,源于张文环参加的志愿活动“给盲人讲电影”,张文环跟一位叫杨姐的盲人阿姨闲聊,问她平时除了听电影还干些什么,杨姐说,“也就砸砸金蛋,上上网。”张文环一听就觉着新奇,忙追问:“怎么上的?”杨姐说:“这不是有读屏软件嘛。”
活动结束后张文环和搭档贾昱晴一起查阅了“读屏软件”的相关资料、各地有关盲人上网的报道。网上的资料非但没有满足他们的好奇,反而引出了更多问题,因为现有报道大都只有些基本信息,没有提及是否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读?如果说读屏软件可以解决信息输出问题,那么盲人看不见,信息是怎么输入的呢?盲人上网一般都做些什么?他们怎么学会上网的?这些问题几乎没有涉及。为了一探究竟,两位同学展开了“关于北京地区盲人上网情况的调查”。
通过红丹丹盲人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张文环和贾昱晴接触到了盲人张奶奶,她和老伴热情招待两位同学。饭后,同学问“听说您会上网?”她笑着说:“是啊,你们也上吗?平时玩QQ还是MSN呢?”两位同学感到自己Out了!张奶奶带同学们去卧室,打开电脑演示了上网的全过程。
由于盲人群体的特殊性,访谈和问卷调查都有困难。盲人的信任度比普通人低。于是,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和红丹丹的盲人一起朗诵,听他们唱歌,给他们做讲解,送他们上地铁,跟他们聊家常,知道了他们之中哪些人会上网,哪些人不会,也取得了盲人朋友的信任。
普通人是看着显示屏中的信息,用鼠标选取所需,而盲人仅通过键盘功能键,加上读屏软件的配合,完成 “浏览和点击”。
虽然有专业读屏软件的帮助,但上网过程中还是免不了出现问题,这时盲人大多会选择通过QQ群求助于其他人。进行了几例个案访谈后,张文环和贾昱晴觉得光靠这些还不够,于是从相关QQ群入手,本着“没有读屏软件就上不了网,安了读屏软件必然免不了遇到操作问题”这个思路,搜到了“读屏软件交流平台”QQ群,通过聊天,他了解了更多有关读屏软件和盲人上网操作的细节,并加了群管理员韩哥等十多位盲人朋友的QQ。
和韩哥聊天真是惊喜不断,张文环和贾昱晴发现在韩哥面前,他俩反而是电脑菜鸟。
在韩哥的帮助下,他们整理出了问卷初稿,然后在“盲人吧”、“爱盲吧”和“残疾人吧”进行了试调查,收到了32条回帖。根据回帖,他们对问卷做了相应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写在横线上”改成了“写在冒号后面:”因为读屏软件会把横线读成“破折号破折号破折号……”会让填电子问卷的盲人很不耐烦。
问卷终于出来后,张文环和贾昱晴开始了漫长的发问卷历程。电子版问卷以滚雪球的方式,通过加北京盲人的QQ群“曲艺交流群”和“彩虹互助家园”群,加到了20多个QQ好友,给他们发电子文档,进一步熟悉后请他们转发给盲人好友,或介绍比较活跃的盲人QQ群,然后在新群里发送群邮件。
做纸质版问卷时,虽然只有22份,却花费了两位同学很多精力。盲人填问卷时需要同学一题一题念给他们听并记录答案。加之盲人这个群体本来就少,而且分散。两位同学只好一家家走访了散在朝阳、海淀、东城各区的十多家盲人按摩院,一遍遍地重复开场白,“您好,我是传媒大学的学生……”这过程中,两位同学遇到过地址搬迁的,也遇到过按摩院里盲人师傅外出的,有时好不容易找对了地址,盲人师傅却由于工作很忙,腾不出时间做问卷……
科技眼、关怀眼
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中有86%经常使用QQ,MSN等工具网上聊天,80%上网浏览新闻获取新鲜事,51%在网上阅读电子书小说,48%会上网购物,48%常使用网络收发邮件,利用网络在线学习的占了42%,上论坛逛贴吧占36%,33%上网玩游戏,还有少部分会上网写博客、找工作信息甚至进行股票交易。
90%的受访者表示网络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65%通过网络认识了更多朋友,54%认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的平台,还有44%认为网络对他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使用网络时他们可以做和健全人一样的事,增强了自身的社会归属感。
在收回的电子问卷中,网名“飞翔的鹰”的盲人朋友写道,“我觉得网络是盲人的眼睛和腿,带盲人走向世界。通过网络盲人和这个世界发生关系了。” 网名“飞扬”的盲人朋友的个人简介中有这么一句话,“网络,让我们的眼睛更明亮。”这句话后来被张文环和贾昱晴引用为报告题目。
调查完成已经好几个月了,最让两位同学铭记的除了辛苦,还有盲人的乐观和带给他们的感动。
国内所有读屏软件中使用最广,最受欢迎的永德牌,是王永德研发的。王永德也是盲人,1997年他开始接触电脑时,光是熟悉电脑键盘就花去了近一年时间。困难让他萌生了自助和助人的想法,在看不见屏幕、一切都要靠手试的情况下,他完成了盲人读屏软件的开发工作。这款软件由于符合盲人的使用习惯,系统兼容和速度都很好,很快抢占了国内市场。
科技是盲人的人工眼,帮助盲人释放心底追逐光明的愿望。张文环和贾昱晴还记得在红丹丹的一次朗诵活动上,陈叔叔拉着手风琴,他俩与盲人朋友们唱着歌曲《心中放出的歌》。“这是一支歌,一支心中放出的歌,从北京开始唱响……”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份调查做好,希望能真正地为盲人做点什么。
盲人杨姐说日常消遣:“也就砸砸金蛋,上上网。”张文环一听就觉着新奇,忙追问:“怎么上的?”杨姐说:“这不是有读屏软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