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盖伦
“加入MT就是进入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机会需要自己把握。在这期间,有人留下,也有很多人离开。MT只是给你一个机会,你能否留下来完全取决于自己。”
—— 刘杰
[人物小档案]
刘杰
硕士:英国华威大学
专业:货运(供应)工程及物流专业
公司:AkzoNobel(荷兰阿克苏诺贝尔)
工作经历
2005年5月~2008年 管理培训生
第一个轮岗:2005年5月~2005年年底 生产部
第二个轮岗:2006年~2007年 工程项目部
第三个轮岗:2007年~2008年 英国及北爱尔兰助理计划经理
(回国后,培训期结束)
2008年~2009年 中国总部(上海) 计划经理
2009年至今廊坊工厂厂长
“每一个轮岗都给你挑战,逼着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达到别人可能需要3~5年才能达到的水准。”
——张哲峰
[人物小档案]
张哲峰
学士:大连理工大学
主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辅修:电子信息工程
公司:GE(通用电气)
工作经历
生产运营领导力项目管理培训生
第一个轮岗:2010年7月~2010年12月上海
职位:质量工程师
第二个轮岗:2011年1月~2010年6月 杭州
职位:维护计划员
第三个轮岗:2011年7月~2010年12月沈阳
职位:物料采购经理
第四个轮岗:将2012年1月~2012年6月 海防(越南)职位:新产品引进经理
张哲峰的25岁生日将在越南海防度过。
这是他作为通用电气的生产运营领导力项目管理培训生的第四个工作地点,离他现在所在的沈阳隔了“十万八千里”;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在的岗位同样迥异——从物料采购经理到新产品引进经理。
入职一年半,张哲峰已经换了三个工作岗位。用很短的时间适应新的工作,这是每个管理培训生必经的挑战。
已经成功克服了多次挑战的管理培训生刘杰算是安定了下来,他在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廊坊分厂厂长的职务上已经干了近三年。这个“最年轻的厂长”赢得了了大家的认可,并在公司的考核中得到了“outstanding”(优秀)的极高评价。通常,只有不到1%的人能获此评价。
“沟通、学习和领导力。”张哲峰和刘杰不约而同道出了管理培训生所必须的三点能力。在外人看来,管理培训生是一条职业发展的快车道,光鲜亮丽;但是身在快车道上的人,必须有极佳的驾驭能力,才能最终驶向终点。
沟通沟通再沟通
刘杰初入阿克苏诺贝尔时 ,是在生产部工作。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就被要求到班组去管理工人。刘杰负责给一个班组30余名工人安排早晚班,管理工作现场,执行工作计划,“简单来说,类似于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刘杰从英国大学毕业前从未下过生产线,这在工人们看来,显然太过“稚嫩”。“你必须向他们证明,你是负责任的,你要以身作则。”刘杰整晚陪着工人上夜班,和他们闲话家常,很快打成一片。
更大的沟通挑战来自于刘杰的第三份岗位——英国及北爱尔兰助理计划经理。2007年,他去了英国,跟一群蓝眼睛白皮肤的人过起了招。
“在英国也要做项目,还要管理员工。但是这里的感觉肯定不一样,毕竟,你是一个黄皮肤的人,需要用你的建议说服白皮肤的人。”工厂的员工不乏老手,他们已经按照自己既定的工作方式工作多年,而刘杰一来,就向他们推销起了一套全新的排产系统(工厂接到订单后制定生产计划),要求他们从人工排产转变为电脑排产。
“他们不相信你做的系统会比手工排产更好。”无论是否上下级,老外较起真来也不给这个中国年轻人面子。刘杰所能做的,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当然在一开始,语言也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说话飞快,还夹杂着俚语,虽然我在英国留学两年,还是经常不明白他们的意思。”如果第一遍刘杰没听懂,他就私下里找工人慢慢聊,直到弄清楚了他们的意思。
“要尽可能尊重他们,站在工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顾虑;向他们解释新方案的制定原理和旧方案相差无几,不让工人产生抵触心理;并尽力证明新方案的优越性。”刘杰总结说,要以理服人,也要好商好量。
当然,人情攻势同样少不了。刘杰经常和工人一块喝酒、闲话家常,到工人工作场所走走看看,了解他们现有的工作方式。取得了一线工人的支持后,刘杰的这套全新的自动化排产方案才投入了使用。
快速学习,时时学习
和刘杰一样,张哲峰在通用电气的管理培训生岗位上也遭到了不少挑战。
一开始,这个年轻小伙的职务是质量工程师,这与张哲峰的大学专业并不完全对口,“特别是国家质量标准这一块,我很欠缺,几乎一片空白。”但是,这份工作的持续期只有半年,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这份工作,完成从“菜鸟”到“老鸟”的转变,并最终独挡一面。
“你必须在两周之内定下你轮岗的目标,明确你在这半年内要做什么事情。你会有一个带你的老师,也就是部门经理;他会和你讨论,制定你每个月需要完成的任务。”一切都必须紧锣密鼓,时间短任务重,张哲峰必须快速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并开足马力向前冲。
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
刚刚工作的他,不熟悉公司文化,不了解岗位知识,还必须带领一个三四人的团队一块做项目;而他面对的任务——在物流部门制定一套质量控制标准——完全是从零开始。
张哲峰要盖一座连地基都没有的房子。而且,他还不是专业建筑师。
“没有办法,我只好恶补相关知识。”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他也注意多和兄弟工厂的同事打交道,其他工厂可能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质量控制标准,他就边问边学。
如今,张哲峰得知,当年他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岗位,现在由两个人共同负责。“可能事情多了吧,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我当时所做的,就是给他们搭了个框架,现在他们要往里面添砖加瓦了。”在“搭框架”的那段时间里,张哲峰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
必须高速。因为繁重的任务并没有给张哲峰多长的职场缓冲期,他必须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公司里各个不同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来自不同国籍的人打交道;适应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风格。
边适应,边学习。
除了工作任务,张哲峰等管理培训生还要参加公司定期为他们举办的培训班,基本每半年就会有一周的脱产学习,学习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比如财务管理、领导力课程。财务管理一度让工科生张哲峰非常“纠结”,好在外国的老师讲课生动,大量举例,而身边的同学也是风格各异,给课堂平添了许多乐趣。
回想这一年半的管理培训生经历,张哲峰坦言:“学习能力真的很重要,要不断学习,快速学习。”
领导得有领导力
在日常工作当中,下级服从上级,天经地义。作为管理培训生,刘杰张哲峰们必须完成公司交给的另外一些项目任务,为这个项目成败负责的,只有管理培训生自己。但是,一个项目的完成,必须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
于是问题来了,凭什么让其他人尽心尽力地做一份额外工作呢?
“多和他们谈,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项目的一份子,让他们知道这个项目不是为我做的,是为公司做的,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刘杰进入公司后,所进行的第一个项目是“压缩涂料生产时间”,这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关键节点,刘杰必须仔细考虑哪些环节的时间还有继续压缩的可能,并和自己团队成员商讨,制定最佳方案。
刘杰的经历看起来顺风顺水。进入公司后,他第一个半年获得“on target”(及格)评价,第二年便获得了极少有人能够达到的“above target”(良好)评价。他曾经一度同时进行两个项目,而且全部按时完成。
但是,刘杰上手的第一个项目,差点半途而废。
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刘杰的老板认为涂料生产时间曾做过压缩,再压缩下去的可能性不大,劝刘杰放弃。
“我说我不会放弃,不然我对自己都没法交待。既然开头了,就一定要完成;我宁可两个项目同时做,也不放弃这一个。”丢出这样的话后,刘杰接手了两个项目。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和团队成员头脑风暴,最终成功。
对于带团队做项目,张哲峰也深有感触。
他做的是一个经济生产项目,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大家都很忙,你要给大家布置任务,就必须把你的观点说得很清楚,让他们觉得有效可行。”当时张哲峰不过是个公司新人,他的指令并非所有人都会遵照执行,甚至还有老员工会当面挑战他,直截了当提出他的提议不是最优方案。
“吸取经验教训吧,经历了一两次之后,后面就顺畅多了。”现在,张哲峰在身份转换之间已经越来越驾轻就熟,在轮岗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不再麻烦自己的部门经理,独立解决各种问题了。
张哲峰的下一站,在越南海防,新工作是新产品引入经理。同样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期待着不一样的挑战。
已经是廊坊厂长的刘杰,正在新的岗位上运用他之前轮岗经历中积累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现在要考虑的东西要多得多。管理培训生的那种‘管理,和现在比起来,就是小打小闹了。现在要‘照顾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门;还要和外界打交道……”刘杰表示,实现身份的转变关键在于待人真诚,多听大家的意见,多和大家沟通,多了解工厂情况。“让大家觉得你是认认真真来做事情,人们不会拒绝一个认认真真干事的人。”刘杰总结说。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