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琛
数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学习本门的教学内容远远不够。数学教师要用综合的眼光,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互相渗透,并把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一、数学与语文元素的融合
1.数学与儿歌成语的结合。人们总是用严谨、抽象性强等词语来形容数学,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觉得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能“化枯燥为有趣”,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教师可以把深受学生喜爱的儿歌请进数学课堂,用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述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用欢欣愉快的歌词代替单调枯燥的概念,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进一步加强对知识、技能的认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读法”时,设计了让学生编唱的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它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学生通过学唱这首儿歌,很快掌握了多位数的读法,在欢声笑语中,他们发现数学原来很有趣。
又如:我在教学六年级 “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和大海捞针可以用哪些百分数表示?这样一些成语的引入,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到数学的很多知识借用语文的一些成语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内容,同时也让数学课堂更加多彩。
2.数学与童话故事的融合。数学几乎是抽象的代名词,枯燥的讲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索然无味。那么,如何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让单调的算式演绎出生动的“情节”来,让“好算式自己会说话”,以激起学生综合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六年级《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时,在学生学会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借用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这一形象,设计了《孙悟空如何取到金箍棒》这一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话说孙悟空学得武艺回来,苦于没有一件称心的兵器,就来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兵器。孙悟空随龙王来到海库,只见一个圆柱高10米,直径2米,上写“如意棒”。孙悟空灵光一闪,口中念到:“小”,没想到如意棒变为高8米,直径1.5米的圆柱,孙悟空不断念到“小小小”,金箍棒变为长2厘米,粗0.2毫米的细金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金箍棒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吗?你能求出不同时候金箍棒的体积吗?就这样,学生们在我设计的故事里,进行了新知的练习与巩固。学生们在童话故事的引领下,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打破了数学练习沉闷、无趣的呆板氛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数学与音乐元素的融合
音乐是心灵和情感在声音方面的外化,数学是客观事物高度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产物。那么,“多情”的音乐与“冷酷”的数学也有关系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音乐与数学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小学数学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 ……来进行数学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表达音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例如,我在教学低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在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边听唱他们在幼儿园就耳熟能唱的儿歌《找朋友》,边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到音乐的最后部分,老师没有示范,同学们也能自己跟着音乐做动作呢?让学生初步感知并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教学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跟老师拍打节奏,找出其中的规律,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舞蹈动作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数学与美术元素的融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艺术,具有种种美感。在新教材中,这种数学的美处处存在着,教材中鲜艳逼真的情境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中新增的“密铺”这部分内容,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在教学“密铺”时,我在课的一开始就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由磁砖铺设的厨房,使学生在对密铺作品的欣赏中,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美,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在墙面设计的环节中,学生的作品设计符合密铺特点,充满美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而针对个别设计得不够完美的作品,学生们也相互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最后,通过欣赏埃塞尔的一些作品(不规则图形的密铺),使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密铺的奇妙,激发了学生们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愿望。
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融入各科元素,就必须在课外下功夫。只有立足数学学科本身,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融入各科元素,不断汲取各学科的思想精髓,走综合化、活动化和开放化的创新之路,才能让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开放之路,才是大数学观的真正体现。
(责任编辑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