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大部分教师认为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不大,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太大的作用;一些学校缺少地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笔者认为这是地理教学的误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学中的原理和规律,教学中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地理实验。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地理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在此,我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为例,谈谈我对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思考。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准备
器材:两个玻璃缸,两个小玻璃杯,水,小石子(冰块),沙土,塑料薄膜,橡皮筋。
(二)实验过程
A.玻璃缸底放沙土,小玻璃杯放水,模拟陆地内循环。
B.玻璃缸底放水,小玻璃杯放沙土,模拟海上内循环
(三)探索设问
教师设问,学生合作探讨问题:1.这个实验演示了什么现象?2.塑料膜内的水珠是怎样形成的?3.A实验盆中的小沙盆里会有水吗? 水是哪里来的?4.A实验模仿的是地球上的哪种环境?5.通过实验,你能说出陆地内水循环的过程吗?6.B实验又是模仿哪种地球环境?7.A和B两个实验结果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8.通过实验,你认为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哪里?9.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能到达陆地上吗?通过什么环节?10.海洋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海洋的水量会不断减少吗?11.该实验如果模拟海陆间循环可以吗?为什么?12.塑料薄膜上的小石子的作用是什么?换成冰块可以吗?13.上述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四)学生动手,展示合作成果
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在8k纸上用彩笔绘制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并写出水循环的环节,而后课堂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点评。
(五)学习成果检测
1.说一说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参与了哪种水循环?
A.刚果河 B.塔里木河C.未登陆的台风D.青海湖湖水蒸发 E.鄱阳湖湖水蒸发 F.太平洋上空的暴雨
2.说明北疆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输送(西风)——降水(天山北侧地形雨)——径流(额尔齐斯河到北冰洋)
3.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请提供考察路线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相关信息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二、地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演示实验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只是演员,而学生则充当观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独立实验时,合理分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操作,缺少创新意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在地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三)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励学生自主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生产中的地理现象十分普遍,平时应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想一想它涉及了哪些地理知识,运用了什么地理原理。在班上可以成立地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应放手让学生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课堂实验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条件的限制,地理实验课不可能占用很多时间,我们的教学器材也有限,不可能做大型的复杂实验,所以教师应明确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设计一些不会干扰正确概念形成的实验,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实验器材或材料的不规范、不标准,而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实际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操作的难度不宜过大,使之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效果和作用。有名师说过:“讲给我听,我将忘记;演示给我看,我将记得;与我有关,我一定要学。”我想,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