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防止在企事业单位出现舞弊,财产物资损失的情况,为了确保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从而进一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从制度上建立好第一道防线,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现状的阐述,分析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依据内部控制的目标,提出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方法。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概述
(一)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促使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单位既定的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所属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开始加大了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我国在1999年10月颁布了《会计法》,并在2000年7月的实施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在接下来几年,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定的内部控制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在2001年6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两项规范,2002年6月中注协制定并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并于2003 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条例,2003 年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自此,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运行中有关于内部控制制度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在环境控制方面,对于一些敏感职位之间的职责分离还不明确;此外,企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制度也不健全,存在重效率轻管理现象。这些情况在事业单位更加凸显出来。由于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较少且业务量小的特点,就出现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例如像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缺乏一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缺乏专门的审计人员安排,完全依靠职工的诚信行为来自我约束,这样一来,使得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工作显得很是被动。
(2)在风险评估方面的意识淡薄,并且缺乏对绩效、获利及保障资产安全方面的风险意识。
(3)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沟通不顺畅,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系统制衡机制。
(4)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提高对人员素质的审核,尤其是对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审核及专业能力的审核。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及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筹资、采购和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1)在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方面,应当建立健全授权审批程序,对于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分离出来,不能统一办理。为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企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形式。
(2)在企事业单位筹资方面,应当加强筹资方面的管理体系,确定合理的企业筹资规模和结构,使用恰当的筹资方法,确保企业筹资顺利进行,保证筹资款项合理充分的利用。
(3)在企事业单位采购和付款方面。确立相关的部门和岗位,建立健全的完善企事业单位有关采购和付款内部控制程序,对采购和付款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采购决策透明。
(4)在实物资产方面,建立健全的实物管理资产管理体系,委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保证企业实物的申报、领取、保管等过程都有章可循,按照一定的企业规章程序来实施,防止出现偷盗、滥用等现象的发生。
(5)在成本费用方面,首先企事业单位要有一定的成本费用预算、核算标准,制定一定的成本核算程序过程,对成本费用的核算和分析体系。了解成本的组成,提出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模块,对其进行特殊管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确保成本费用的真实性,确保费用有单可查。对于滥用和不法现象应加以严惩。确保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6)在销售政策方面,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有明确的定价制度和收款方式,对于销售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职权界定,加强对销售环节的管理工作。
(7)在企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确保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评标等工作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完成。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具有严格的监管体系,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出现。
(8)在对外投资方面,企业应当有专门的投资分析部门,制定相关的投资决策程序,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结构,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
(2)制定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3)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顺利有效的运行;
(4)建立健全的会计相关制度,消除漏洞、隐患、舞弊等行为,保证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的安全性,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顺利实施执行。
三、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探讨
鉴于以上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内容目标分析,在此提出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方法:
(1)明确界定各职位人员职责权限,分离不相容的职务部门。依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界定各职位人员职责权限。把握好权、责、利的分配度。企业经营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就要保证企业人员合理的权限、职责和利益的分配。例如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因此,对其权力的度量界定就成了关键;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界定也是相当敏感的工作,因为对不同的内部控制环节,对于内部控制执行人员要授予不同程度的权限,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未经合法授权不能执行相应的权力,已经授权必须严格执行,权、责、利相当,政令统一,避免政出多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升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程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是一两天的工作,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开放式的过程。随着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环境的变化,管理者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一定的变更和修改。只有通过一定的科学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执行,不因个人因素或者简单的出纳控制等简单的原因而受到影响。从而保证管理者在企事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3)对财务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财会人员是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人员,在内控制度实施执行过程中,财会人员的作用无可替代。因此,会计人员除具有一定专业能力水平外,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更显重要。此外,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单位领导的支持、理解和维护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财会人员必须保证不断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术的提高,才能确保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
(4)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监查机制。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及外部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拥有检查、评价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意识,实时关注和监察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可以通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强化对重要职位的监督和约束,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职务犯罪。
四、总结
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是企事业单位不断提升其经济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等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宏观财政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转的安全网和奠基石。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以推动我国企事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完善,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简介:彭玉花(1981-),女,山东临沂人,本科,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