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统计制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04-29 08:52赖瑾瑾
科技资讯 2012年20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框架制度

赖瑾瑾

摘 要:环境统计作为环境政策制定的一个新的辅助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国际环境统计领域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以及对我国当前的环境统计制度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统计指标制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18-02

环境统计是定性和定量地描述环境的状态和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和自然事件的相互作用。环境统计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1]。作为一个新兴的统计领域,环境统计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建立起环境统计制度和法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统计的国际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并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1国际环境统计基本框架与指标

1.1 联合国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1]

1973年,在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开展国际层面的环境统计工作的举措。1974年,联合国统计司在第18届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国际环境统计的工作计划草案,建议把重点放在环境统计资料的需要和可得性以及制定一些方法准则上。1984年,联合国统计司正式颁布了《环境统计发展框架》(FDES),提出了环境统计的组织和发展的系统方法,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了应用试点;之后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发表了《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人类居住区统计》、《环境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自然环境统计》两份技术报告,详细描述了环境统计的各个统计变量,以帮助国家与国际环境统计数据收集的识别和筛选,这三份文献已成为指导世界各国开展环境统计和方法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联合国提出的FDES框架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框架,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此外,联合国统计司开发了一套环境指标,1995年在统计委员会会议上被批准通过,1997年又编制了环境统计词汇,包括1200多个相关词条。联合国自1999年以来开展了多次国际环境统计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框架的统计指标目前已形成十大类,包括空气和气候(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矿物、森林、治理、内陆水资源、土地与农业、海洋和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废弃物等。为适应新的环境问题的需要,2010年统计委员会在其第41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对FDES框架进行修订的工作计划。

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统计框架与指标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了一套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即压力-状态-反应结构的环境统计编制框架,它较全面地说明人类活动、过程和模式对环境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其内容包括:压力(指作用于环境的人类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和模式);状态(指环境的状态);反应(指环境变化引起的政策选择和其他反应)。该框架目前主要被欧盟各国采用,其部分内容也被东欧和中亚国家应用于环境统计资料的编制[2~3]。

根据工作性质和目的,OECD的环境指标体系可分为四大类,包括核心环境指标(CEI)、关键环境指标(KEI)、部门环境指标(SEI)、环境账户指标和脱钩环境指标(DEI),这些指标组成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其中CEI是环境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大多数OECD国家通用的最低限度指标。关键环境指标(KEI)是CEI的精简版,包含了10~13个指标,它的设置有助于更广泛的交流,便于向公众发布信息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键信号。经过多次修订,OECD关键环境指标目前最新修订版为2008年版,该指标体系包括十大类: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气质量、废弃物产生、淡水质量、淡水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能源、生物多样性等。SEI和环境账户指标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将环境关注分别整合于部门政策、经济和资源管理政策中,DEI体系则是为了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用来衡量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2]。

1.3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联合国统计司于1993年首次提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其最新版本SEEA 2003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及世界银行五大组织共同完成。SEEA框架通过提供各类指标和描述性统计数据以支持环境和经济相互关系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分解和计算经济账户中与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连接实物资源账户和价值型环境账户、资本账户;估算环境成本;核算自然资本,如矿物、森林、渔业资源、土地、空气和水;考虑环境耗减和恶化成本,计算环境调整指标[4]。

目前,开展环境和经济相关的统计工作已引起了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重视,如德国、日本和欧盟等已将环境经济纳入指标体系[5~7]。此外,芬兰、丹麦、挪威和加拿大等部分国家目前正在努力开展这一方面的实践工作,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8]。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环境经济核算专家委员会在2008年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将环境经济核算和相关统计纳入到环境统计,推动各国实行环境经济核算制度。2011年6月初,欧洲会议通过了一项作为重要解决手段的欧洲环境问题新法规即环境经济核算法规,正式引入衡量涉及环境问题的发展指标,将环境核算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2环境统计数据的收集

美国EPA的环境信息办公室(OEI)负责组织收集环境信息的同时,还通过法令法规从外部团体、志愿者手中取得大量数据信息。欧盟各国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数据收集、测算方法、信息上报和发布等方面都大体遵循国际或欧盟承认的、统一的协议和技术规范,所有欧盟国家的环境信息均按规定格式定期上报至欧盟环保署。欧盟国家收集数据主要采用直接调查、利用管理文件和地址资料、抽样调查三种方式[9]。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通过授权认可的方式来引入更多的组织团体加入环境统计工作中,尽量减少直接调查的工作量和投入量,是目前国际环境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3环境统计信息的公开

环境统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是近年来国际上在努力推进的一项工作。美国通过EPA网站及时发布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公布相关数据的证明资料和监测方法等信息,同时还公布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和EPA的电子通讯录,以供联系查询或索取资料,再就是通过联邦注册系统、EPA图书馆系统以及提供地方环境网站的链接服务将EPA或其他联邦机构收集到的环境信息完全对外公开。欧盟各成员国在其环保局网站都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环境统计信息数据库查询、链接等服务,用户可以查询和下载到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信息,还可以通过GIS查到自己住所周围污染源排放的情况[9]。日本自2009年推行“环境信息化战略”以来,在政府环境部门网站逐步建立起一个环境统计信息公布平台,提供了相关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可查询和免费获取相关报告资料等。

4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建设的启示

纵观国际环境统计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环境指标体系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指标体系还有许多指标缺乏,如大气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种类与排放量,海洋环境水质及污染物的排入量,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等[4]相关指标的统计,此外,一些统计指标还存在概念模糊不清,操作性较差,指导意义不强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借鉴国际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增加一些可操作性指标的统计,并及时修订部分概念模糊,操作性较差的指标。

4.2 将环境经济统计纳入我国环境统计工作中,实现与国际接轨

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实行报表制度,当前主要针对污染物排放的统计核算,缺乏涉及环境经济损益环节的核算评估,而这部分内容对于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当前,国际上普遍重视环境经济统计工作,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我国开展环境经济核算评估的内容、方法和相关制度,才能不断完善我国环境统计制度,与国际发展同步。

4.3 加强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对统计工作的监督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是整个环境统计的基础依据和质量保障。目前,我国对基层环境统计重视不够,专业人员投入少,使得基础环境数据统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应强化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开展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10],同时,基层环保部门人员对统计分担实行责任制,加强对统计人员和企业登记录入数据信息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统计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4.4 加快环境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环境信息发布公开制度

当前我国环境统计数据信息公布对外不透明,缺乏公共参与和监督,公众不能充分了解环境状况变化,数据信息的获取也较为困难。因此,推进环境信息化,借助各类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环境统计信息,多渠道提供向公众开放的数据查询系统,接受公众监督与质疑,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统计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5结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及组织机构在环境统计工作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化趋势加速,环境统计在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环境统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发展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才能逐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统计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UNSD.Brochure on Environment Statistics [EB/OL].http://unstats.un.org/unsd/environment /default.htm.

[2] OECD.OEC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Development,Measurement and Use[EB/OL].www.oecd.org/dataoecd/7/47/24993546.pdf.

[3] 李锁强.国际环境统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统计,2006,3:43-44.

[4] 米红,杨炳铎,刘飏.我国环境统计指标可操作性框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71-74.

[5] 陈默.德国环境统计概述及启示[J].中国环保产业,2005,8:44-46.

[6] 日本环境省综合环境政策局环境规划科.环境统计集[EB/OL].http://www.env.go.jp/ doc/ Toukei/index.html.

[7] Eurostat.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and accounts in Europe[EB/OL].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32-10-283-EN.PDF.

[8] 吴优,李锁强,任宝莹.加拿大资源环境统计与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J].统计研究,2007,24(6):70-74.

[9] 陈默,周颖.美国和欧盟环境统计的借鉴意义[J].中国统计,2009,7:52-53.

[10] 齐珺,魏佳,罗志云.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2:69.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框架制度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WTO框架下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