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数字图书馆成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各部门机构的重视。讨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本文从图书馆机构以及研究领域的专家两个方向定义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且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49-02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何为数字图书馆,它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又在哪里,如何发挥它的最大功效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定义
现今,图书馆的发展已经逐渐向数字信息化转变,数字化信息管理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它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存储、存取、发布信息的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1.1 各个机构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于1995年归纳了90年代前期流行的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定义中具有共性的五个要素。
(1)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单一实体。
(2)数字图书馆需要链接许多信息资源的技术。
(3)多个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之间的链接对最终用户透明。
(4)全球范围存取数字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是一个目标。
(5)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文献的数字化替代品,还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形式表示或传播的数字化人造品。
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于1998年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专业人员等相关资源的组织。该组织对数字式资源进行挑选、组织、提供智能化存取、翻译、传播、保持其完整性和永存性等工作,从而使得这些数字式资源能够快速且经济地被特定的用户或群体所利用。
中国国家图书馆认为数字图书馆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关键性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提供其主要的信息库和资源库。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
1.2 个人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William Y.Arms是当前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中最出色的专家之一,他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整理过的信息收藏,其中信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可通过网络存取。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以电子方式存储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操作”,如插入、删除、修改、检索、提供访问接口的信息保护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储量和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固有的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化信息仓库,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获得这些信息。
2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等为代表。经过最近十年的研究和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已趋向成熟,研究机构和人员形成规模,研究实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并在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与国际相同领域基本保持一致。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在此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
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 “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 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中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国内项目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http://www.d-library com in-dex.pgp)、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http://www.calis.edu.cn)、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ttp://www.nstl.gov.cn/index.htm)、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http://www.csdl.net.cn)、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http://www.cnki.net)、“中美数字图书馆”工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http://www.d-library.com)、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
3数字图书馆现状
3.1 与传统图书馆对比
数字图书馆具有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数字图书馆以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为环境,向读者和用户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较之传统图书馆具有很大的优势。
(1)文献存储。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纸质文献,数字图书馆不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如:磁盘、光盘、磁带等;还包括不同的信息类型,如:书目信息、全文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因而使得数字图书馆所能收藏的书刊等资料的数量将不受到空间的制约。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占用空间小。而且,传统图书馆的资料经过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也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2)查阅检索信息。
数字图书馆都配备相应的电脑查阅系统,检索途径多,检索速度快,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根据索书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从检索方式上看,用传统的检索方法,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借阅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准率都难以提高。
(3)传递信息的速度。
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要花费时间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用户只要在自己家中、办公室、宿舍以及任何配备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只要在电脑前轻松“点击”,就能办理借阅手续,不用再去图书馆,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
(4)信息资源共享。
一是从地域范围的角度来讲,用户所查询或获取的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图书馆,而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可能是全地区的,或全国的,甚至全世界的。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二是以前许多不能被借阅的珍本、善本等较为珍贵的资料也能以数字信息的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以往图书馆的图书只能供一人借阅,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用户也能充分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2 主要问题
(1)资源浪费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新课题,目前缺少实用性强、适应广泛的参考文献;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并且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立法,导致了网上信息的简单重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各自建设,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使各种数字图书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2)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复制、下载、盗版行为易如反掌,图书馆的版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广播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传统纸质文献也更为复杂和突出。根据著作权法,上载作品必须取得作品权利人同意,但是资源库容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每一位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在现实中非常困难,数字图书馆应该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根据本行业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框架内积极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以保证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展开。
(3)图书馆员素质问题。
随着信息量的增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加多样化,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由原来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载体发展。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还改变了管理体制。这对于长期以来熟悉纸质资料管理的图书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目前中国公共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人才的匮乏,馆员知识结构和观念的落后,以及人员素质都是现在数字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结语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最后提供给读者。而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有限的馆藏和单一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带给图书馆用户更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推广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继民,王建冬,张鹏.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2005~2009)的统计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3):81~88.
[2] 刘蓉.浅析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5.
[3] 姜春义.数字图书馆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