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
摘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实验教学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导生制的由来为切入点,分析了导生制的内涵,论述了实验教学中引入“导生制”的现实意义,探索了实验教学中运用导生制的组织策略,包括导生的组织及教学的组织,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导生制实验教学导生组织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高校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实验教学更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的关键教学环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落后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实验教学成为了许多高校教学发展中的软肋,改善和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能力需求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众多的实验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导生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导生制能有效改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目标。
1 导生制的历史及内涵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教会牧师贝尔和英国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所开创的,是在英国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是:教师在上课前,按一定选择策略预先选择部分具备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并加以有效培训,这些学生就称为“导生”。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其教学基础单位仍是班级,但教师并不是直接面向全班同学,而只是面向一部分学生,它具备一种转授式的教学特点,知识的传播模式是教师—导生—其他学生,导生直接介入教学,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协助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教学可以在多组学生之间同时进行,因此其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师能够实现同时教授上百名甚至更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合作交流与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学生的共同进步。
2 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中引入“导生制”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实验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重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多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高校一般多实行大班制教学,一个教学班一般有70-80人;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班级人数过多但指导老师只有一位的情况,教师身兼讲解员、辅导员甚至纪管员。这种单纯的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的面授式指导模式,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之间的互动随之减少,若是对一个学生指导时间过长,那么将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其他学生,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学习兴趣因此降低,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
(2)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基础不同,导致掌握技术技能的快慢不同,需要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实验课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布置一个任务,一些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环节中运用自如;另有部分学生却是一脸茫然,无从着手,似处于零起点状态,只有接受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才能完成任务。但作为教师,课堂上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一对一的指导,随着课程的深入,将会拉大学生间的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实验课只是走走过场、抄写数据,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导生制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导生制可以实现小范围的个别教学,以导生为中心、班级分成各小组形式开展教学,导生辅助教师完成相关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验课的指导效率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在导生的帮助下,能实现学习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而且对导生个体而言,他们的自身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再者教师由于导生的帮助,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
3 导生制下的实验教学组织策略
采用导生制下的实验教学课程,首先由教师面对全班同学做全面系统的讲解和示范,然后再由导生来完成对同组同学的指导、答疑和评价。所以导生制成败的关键是导生的组织,包括导生的选拔、培训二个关键流程;其次是课堂中教师如何正确实施导生制,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3.1 导生的组织
3.1.1 导生的选拔
导生制下的实验教学,教师通过导生的作用掌握实验教学的质量,而导生是贯彻指导教师任务的执行者,因此选拔导生应宁缺毋滥。传统实验教学中,一般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基本都能言听计从,而导生是从学生中来,与学生平等的关系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自身的一些基础能力必须是出众的。所以其人才特点主要是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及动手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具体表现为:(1)总体理论知识水平应该是中等偏上的,保证自身能单独完成实验任务;(2)动手能力要强,保证能够很好地为同组同学进行操作和示范;(3)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将自己具有的知识、技能在组内进行教授;(4)作为同学和教师之间的桥梁,要求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有序地管理、组织及评价组内的同学,反馈问题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便于把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5)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愿意为同学服务。
3.1.2 导生的培训
实验教学中,要让导生在实验时能对学生起到“导”的作用,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指导技能必须通过教师对导生的预先培训来获取,首先让导生做到能单独完成实验任务,其次让导生能够具备必要的“教”的技巧和方法。培训的内容、程度及质量会直接影响导生制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的成败。
(1)服务意识培训。导生是学生但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学生,需要在教学中承担教师的部分职责。培训的目的是让导生在履行一名学生职责的同时,树立一种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从心理上接受导生的身份,要让导生明白做导生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自身的组织、沟通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2)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导生在实验小组中的作用不是单纯的“1+1”的物理链接,应有一些化学反应的效果,导生的作用不是帮助其他同学做一遍实验,而是要教会如何去做,遇到问题如何去思考及解决。因此对导生,不仅培训课程要求的知识结构、解决常见问题的知识结构及规范的操作要领,还要有意识地对他们的“教学”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如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和策略,导生在指导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也不至于太死板、太生硬,能平等地对待提问题的同学并进行耐心的讲解,他们就易为其他学生接受,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就此形成,防止导生制的实施流于形式。
3.2 教学的组织
为保证导生制下的实验教学有序及正常开展,注重培养导生的能力和素质及对导生的管理是必须的,但也绝不能忽略教师对课堂的宏观调控作用,必要时教师应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给予正确合理的必要指导。
(1)实验教学开始前,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授课班级的情况,如个性特点、知识基础、甚至学生间的相互关系等,以选拔出来的导生为中心,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分组时应注意各组水平层次的差异不能太大,可以先自由组合,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个性的强弱、男女比例协调等原则进行微调。
(2)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讲解本次课的相关理论,然后主讲或示范有关操作,着重强调操作的重点、难点及注意的问题,借此机会,导生可以对比检验自己先前培训中学习的效果,对不足处可以进行弥补;当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仅对课堂整体进行调控,如监督各分组、各学生实验操作的进展,具体实验细节指导将由导生负责实施,并记录实验中本组同学出现的情况、反映的水平,发现问题及时解答,若有个别问题导生无法解决,可以直接由教师对具体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具共性的问题应由教师集中进行讲解或示范,这样更容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3)实验任务完成后,导生应组织本组同学自我小结及评价,教师对各组反映的问题归类并点评,如提出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修改建议,对实验中反映的优点进行肯定等。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及教师的简短点评,学生实施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实验方案的改进及完善得到启发,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结束语
将导生制用于实验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等差异,在导生的帮助下,个别化的指导使每个同学都能顺利实现学习的目标;尤其对导生,其不仅收获了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他们以后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导生制倡导的小组式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带来良性作用;实验过程中,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创建了活跃的实验教学氛围,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总之,导生制是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