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春
摘 要:贫困地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数量大,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学校教育现状分析。
关键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9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外出务工就成了农民的唯一选择,大量的适龄儿童就被留在了农村,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把教育这一重要任务都留给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亲戚朋友们。由于这些监护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认识等不能与时俱进,不懂得现行的教育规律。甚至娇生惯养他们。长期以来监管教育严重缺失,从而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学校方面,我所在地区的学校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建立了代理家长制度,开通了家长热线,开展了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学校组织召开了“留守儿童”家长会等,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谈几点看法。
1留守儿童数量大,学校教育难度大。
贫困地区农村一无资源可开发,二无企业可务工,自然条件艰苦,农村青壮年除在本地做些小本生意的以外,全部外出务工,相当一部分从事的是建筑行业,无法带领孩子进城上学,这样大量的适龄儿童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学校300左右学生,父母双方长期外出的62人,父母一方长期外出的120人,父母一方短期外出的53人,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数的80%,这样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校很难做到个个关注,事事俱到。
2学校办学条件差,缺少留守儿童活动场地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大部分只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再无多余的校舍,留守儿童之家也只有和教室合用,至于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既缺场地,更缺活动器材。
3教师工作繁忙,关注留守儿童精力不足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除专任教师之外,再无任何人员,加之教师编制又少,普遍存在班额过大,教师工作量大的现象,学校教师除了每天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批阅大量的作业,另外农村教师大部分家庭负担较重,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因此教师普遍工作繁忙,生活负担重,只能完成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就显得精力不足。
4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难形成家校合一
一方面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偶尔回家看看孩子,有的很长时间回来一次,对孩子出现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只注重经济上补偿,物质上的给予。除学校组织家长会之外,很少有家长在务工回家期间主动和学校老师联系沟通,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爷爷奶奶既是主要劳动力,又是监护人,一来太忙,二来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即使学校教师请家长到学校,要么不来,要么来了也是一脸的无奈,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从而就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功能。
5社会教育缺乏,学校教育成果难以巩固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类似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没有一处,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接受教育,而周六、周日,假期,节假日不是在家整天看电视,就是三两个自行玩耍,既不安全又无法接受教育。此外,社会关注重视程度不够,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5+2=0”的现象长期存在,学校教育成果很难巩固。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