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教师则呕心沥血,拼命评改,结果是吃力不讨好,不但收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且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个角度讲,甚至重于写初稿。因为它是学生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甚至创造的过程。
1.注意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1.1评其一点,不及其余。兵法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布置作文时“约法一章”,突出重点,目标单一,攻其一点,扣住一点评分,评改速效。
1.2重评轻改,抓住典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文教学在于“领”,“领”得得法,“修行”就有效,应概括共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3师生共商,示以榜样。有时,学生一写好作文,就让学生选取优秀作文,师生共商评改,出好专辑,及时张贴,示以榜样。这种活生生的评导,既及时,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类作文,一律用文稿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几个“专辑编辑小组”,轮流执行任务,这不仅是学写文章,而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活动。
1.4师生同劳,防患于未然。利用作文课上生劳师逸的情况,及时地做好个别辅导,将作文事故消灭在“襁褓”里,对作文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先作评析。争取时间,让学生及时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1.5照顾两头,粗细兼顾。教师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多地关心一些尖子生和“差生”,对他们的作文精批细改,增加面批机会。这样,占时不多,收效显著。
2.把批改的权利交给学生
2.1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以后,教师及时将作文收上来,以避免学生养成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惯,同时,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不必动手修改习作)。教师的这一浏览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缓冲的过程。
2.2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缓冲,学生对自己的文章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看法,这时将作文发下去,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文章做一些修改、润色,甚至重写一篇。
2.3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由讨论,互相批改,查补缺漏,加工润色。同时打上评语,并且在评语后要注上名字,强调学生的责任心,不可应付了事。互改后还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修改。这一步是作文批改中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教师要善于控制局面,最好在分组中让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在一组,批改过程中让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先改,水平高的后改,改完后几个人一起研讨一下,以利于共同提高。
2.4通过缓冲、自改、互改以后,作文已经基本上批改完毕,但并不等于批改这一环节的完成,最后一步是教师的批改,包括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批改学生的评语,不仅要指出文中的优缺点,同时还要针对评语情况作适当的点评,指点迷津,最好能做到面批。
经过以上四步,师生共同参与了批改,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去总结自己在习作中的得失,体会到推敲、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确定努力方向。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俨然是个发现者、批评者、研究者,在满足了自信、自尊的同时懂得了什么是好作文,提高了他们的各种能力:看别人的作文,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别人的作文,训练了思维能力;评价别人的作文,提高了语言概括能力;争论别人的作文,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推佳作,谈心得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性格、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在写作上具体表现为积极心理与惰性心理之间的复杂矛盾。他们有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好评,形成较强的自尊感的一面;又有由于认识能力、水平不高,从而产生担心得不到社会尊重和好评的忧虑感的一面。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写出好的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另一方面又缺乏写好文章的信心。
针对中学生的这一心理过程,采用激励成功心理在作文评改中的能动作用,对我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无裨益。激励是从两个方面:一是激励学生表现的心理,二是激励学生成功的心理。激励表现在前面的激励评语中已经做了详细阐述,这里重点说说激励成功心理的具体做法。
每次作文评改后,我总是选择一些稍好的,或出专刊,或张贴传阅,或推荐投稿,或当众宣读讲评。本学期有两个同学的作品被推荐到埇桥区参加作文大赛,一次是“党在我心中”征文大赛,一次是规范使用汉字作文大赛,两个学生的作品通过逐级推选脱颖而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对班里的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正面激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乐于作文,有所追求。不仅课堂作文不再被动地苦熬,而且课外练笔、投稿也成了学生的爱好和乐趣。
激励“表现”,激励成功,不仅要激励作文成绩较好的同学找出自己的“败笔”,踏着“败笔”不断前进,而且要善于从成绩较差的同学的作文里发现宝石,让他们也在成功中奋进。我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设立成绩优秀奖和成绩进步奖,题材创新奖和题目新颖奖,以及美工奖和书法奖,让大多数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
4.从重视对学生作文文本的修改转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上
新课标使我们渐渐从精批细改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现在我在作文评改中关注学生的作文过程及内心世界。我常常借助评语的桥梁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如我常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缘分使我们走到一起”等来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同学情缘;用“容貌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但青春不能永驻,只有学识渊博、内涵丰富的人才能魅力永存”来引导漂亮的女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容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用“身边如果没有心声的朋友,把我当做知心的朋友好吗?”来委婉劝说沉迷上网聊天的同学。通过这些评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学生对我的评语不再冷漠。他们有时以书信的方式针对我所写的评语和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有时乘晚自习时间到我办公室和我面对面交流我对他们作文评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交流中,学生对作文文本不再是“写完交本就了事,批改由老师”的态度,而更多的是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对话。随着这种对话次数的增加,学生逐渐自觉地在立意构思、过渡照应、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并使之日臻完善,最终不仅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