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如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利率市场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宏观环境;金融风险;监测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001-03
1 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通俗一些讲,利率的市场化,意思是,现在利率是非市场化的,是受国家管制,而非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资金价格的。对资金的价格作出强制规定和对商品价格作出限制是一样的,会扭曲资源的配置,使想借钱的人借不到,有资金的人不能得到福利,降低金融机构的效率。
2 中国利率市场现状
自2003年开始,我国利率体系已开始启动市场化进程,先是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接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与市场接轨。另外,由于国债和公司债的价格本身就是市场化的,因而此类金融工具的到期收益率实际上也是市场化的。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在中国,由于票据贴现、债券交易的规模相对有限,占有最大比例金融活动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步骤与内涵。
利率非市场化也是有好处的。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说,这种低估汇率、压低利率的金融抑制是有其道理的,在中国也非孤例,因为低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降低负担。现行利率体系对商业银行是不利的,就是利率水平太低了,一些风险巨大但受社会和地方政府青睐的企业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商业银行施压,使得一部分商业银行在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下却承担着巨大风险,这才是现行利率体制下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利率市场化得以真正实现,商业银行能够及时转变经营模式,银行板块便有望在未来得到升值,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3 中国利率市场化推进建议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比调息前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两次利率调整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3.1 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渐进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如德国1965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先是解除期限在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管制,再解除期限在3个月以上、金额在100万马克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两年后存款利率才全部放开。我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3.2 选择合适的改革时机,在宏观环境相对稳定时推进利率市场化
调息后,商业银行竞争虽有所加强,但存贷款市场运行基本有序,未出现恶性竞争,整体情况好于预期。总体来看,银行体系并未惊慌失措,应对措施比较理性,大型、中型银行均未将全部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没有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大规模存贷款搬家的现象。
这些都得益于我国当前相对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近三年,我国GDP保持9%以上的增速,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务软约束问题,资产质量处于全球银行业较高水平,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英国和德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选择时,都避免选择经济过热阶段,这有助于利率市场化顺利实施。而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情况极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经济呈现负增长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管制的,这是这些国家利率自由化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3.3 重视发挥大型银行的引领作用,避免资金价格过度波动
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大型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机构网点设置、盈利能力等方面与中小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充分证明大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起到支柱性的作用,能够在市场中占据较为明显的主动权。
大型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领作用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要提起重视。为了避免资金价格过度波动,中央银行应当指导大型银行,引导市场利率。当然也可以把德国的经验借鉴过来,由金融业同业组织相互协商,通过自律性管理确定合理的价格竞争区间,并向其成员机构建议。
3.4 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
从国际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都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存款利率在进一步开发后,很可能会出现市场动荡。为了有效应对此动荡,我国亟需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存款保险制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完善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
3.5 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
多年来,我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协调推进。2002年至2009年,我国共出臺资本账户改革措施42项。人民币汇率体制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发展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此过程中,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实现市场化定价。这些改革的协调推进提高了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改善了整体金融环境,是利率政策调整后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一些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终究走向成功。例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经过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后,本国货币也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货币,取得了很大成功。而智利、印尼、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均在重要的金融深化没有实现之前以较为激进的方式仓促地放松了利率管制,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和国内经济进一步动荡。
4 结语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是长期的过程,而中国还处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中长期有利债市发展。中国经济减速意味着赚快钱的年代已经过去,各方投资人对于风险的偏好在下降,债券类资产的需求在上升。随着信用债市场的发展,严控信用风险是未来债券投资最核心的因素。中国央行在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显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将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毛晋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J].经济研究参考,2002,(15).
[2] 李津.对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华北金融,2007,(9).
[3] 苏培科.利率市场化宜早不宜迟[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3).
[4] 毛晋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国有资产管理,2001,(12).
[5] 宋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探[J].财会研究,2003,(3).
作者简介:李柏君(1975-),男,湖南湘潭人,长沙银行汇融支行副行长,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
(责任编辑:王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