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英
〔关键词〕 感情;激趣;情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85—01
一、以感情激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热情、和谐、友善、值得信赖的教学环境中。要想成为一个学生拥戴的好老师,就要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打动学生,以满腔的热爱感染学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尽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爱好兴趣,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的,由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发展到迫不及待地渴求老师的教诲,就会对老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感境界,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为初到贾府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黛玉哀叹;如闻其声,为乌江边慷慨悲歌的霸王落泪;如观其景,为漫步荷塘,沉醉于月色的朱自清展颜。只有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自觉地融进文章的情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二、以情境激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境教学注意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如我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借助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中滚滚长江的画面,使学生对“大江东去浪淘尽”一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动物游戏的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达到更好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教学中,适时地插入一段切合课文的乐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把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情境之中,入境动情,找到文字所描绘的那种感觉,达到和作品的共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李逵负荆》一文时,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让学生通过音乐进入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情境中,进而结合课本内容,理解李逵那崇尚正义、嫉恶如仇、粗蛮鲁莽、不分是非、敢作敢为、率性憨直的性格特点。
(三)借助表演体会情境。当今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如在教曹禺的《雷雨》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体会二人的对话特点,力求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认识到人性是最复杂的,人本身也是最有魅力的。
三、以现实生活激趣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而语文处处是生活。课堂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的生活背景,留意生活中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如在教学生写捕捉“动情点”的作文时,用初中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回忆你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的哪一句话;父母的哪些不经意的动作最让你难以忘怀;生活中哪些点滴往事中蕴含着父母的深爱。对作品中父爱的理解上升到了对自身父爱的体会,在这样的拓展教学中,自然地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与作品的情感达到了共鸣。
四、以成就感激趣
语文教学还要给学生多创造成功机会。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否定往往会挫伤积极性。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要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多夸奖学生。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一篇既有不足又有它独到的亮点的作文,一次有点结巴又极具思辨性的演讲,甚至于一次有点羞涩的举手发言,都值得你由衷地夸奖他们。
当然,语文课堂激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激趣方法,为语文教学引来一泓清泉,语文课就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自然会喜欢上语文课的。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