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

2012-04-29 00:30张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张余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不少语文成绩较好的、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的确,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在小课堂中,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仍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师的指导策略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挖掘书源,使学生有书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如今课外读物的内容,五彩纷呈,瑕瑜互见。读物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比实际生活更为绚丽多姿的世界。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和判断能力都较差,并非所有的课外读物都适合他们阅读,这时我们既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加强了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即选择现实生活中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读物。指点他们利用休闲时光读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

(一)追根探源式

课文中有些文章来自于一些著作,这时,就可以“追根探源”,顺着文本去了解原著。《卡罗纳》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问世即受好评,成为世界各国的孩子最喜欢读的书之一。童话《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代表作。这些都是名人著作,是文本的源头。在学习这些课文前或后,可让学生去看《爱的教育》全文,和王尔德的其他著作,如《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忠实的朋友》、《少年国王》。这样对名著中的人和事有进一步的了解,又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适当补充了《今日丹麦》《安徒生之为安徒生》等文章,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解读文本,解读丹麦这个国家,解读作者安徒生。学习《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和《草船借箭》后,可以趁机让学生去读《三国演义》,了解这些课文之间的联系,前因后果,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三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拓展伸发式

开放的语文课程必然要求语文课堂的开放。适当拓展延伸,扩大语文的外延,体现“大语文观”。拓展延伸应该是能力、习惯方面的,但更应该是阅读的,让学生走出课堂,阅读更多相关的内容。

(三)平行比较式

“平行比较”是对文本的一种补充、比较,让学生在阅读、比较的学习体验中,得到积累、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对同种事物,有不同看法的。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如此。描写同种事物,表达不同感情的。

(四)随心所欲式

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成人不同,所以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强制性要求学生阅读,应该从孩子的天性、兴趣出发,给孩子一份“随心所欲”,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书读。

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

二、加强引导,使学生善于读书

《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把握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让学生在喜欢阅读时得以引导。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二)教给学生记的方法

“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

二是摘录式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这样,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三是创作性笔记。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或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当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还可开展一些“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诗歌朗诵赛”、“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在读书活动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儿童时期所读的作品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中对待阅读的态度。”我想,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定会使老师们相信:“从小爱阅读的孩子不会是平庸的人,因为阅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孩子们的品位。”

三、传授点石成金方法,确保阅读质量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昧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为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有必要传授点石成金之法:(1)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2)精读。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段与段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精华。(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需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语言。尤其是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段落,应诵读、赏读,以在自己写作中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有明确具体目标,例“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已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语文教师理应有恒心、有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取课外阅读“正果”。

(责任编辑 贺蕾蕾)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