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红松
最近,我参加了一家印刷厂招聘会,向社会招聘照排部工作人员。
经过初步考核,最终圈定了两名应聘人员,我暂且用A、B为代号来称呼应聘者。A为平面设计人员,男,25岁,本科学历,有3年工作经验。B为打字员,女,22岁,专科学历,有一年工作经验。两名应聘者都符合我们的招聘条件,简历审查、面试和技术考核均过关。
操作实战考核时,厂方评定为优,但作为厂方主要客户代表,我将两名应聘者评判为不合格。厂方尊重我方意见,没有录用两名应聘者。
A作为平面设计人员,技术操作是出色的,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交出满意的设计图纸。从厂方的角度说,完全具备录用和上岗资格。
操作实战考核时,8页文图并茂的刊页,按我的设计方案指导,A出色完成了7页,最后1页,有3张插图,在文字内容不能删减的情况下,只能配一张主图、一张副图,我故意为难地沉默着,希望A能拿出选择和创意。但10分钟过去了,A也沉默着,不时地以顺从和期待的眼神望着我。也就是说,A不愿思考,只等待指令。
我说:“你思考一下,怎么放。我脑子发昏,一下想不出好的方案。”
A笑着说:“我只管操作,方案您自己拿。”
“你以前一直这样工作?”
“是的。”
A回答得很干脆、很自信。
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工作“经验”。A表示,搞创意是平面设计师的事;平面设计人员,是执行者。我让他拿创意,已经超出他的工作职责和能力了。他的工作不是平面设计师,是平面设计工作人员。这两者,从薪水上可以看出区别。这番话貌似很有道理。 但这样的员工,我们不能用。原因很简单,通常的用人标准,老板的期望值都是超前的。一名平面设计人员,老板希望他是一个潜在的平面设计师,你工作的价值不能止步于技术层面,而应该有自己的发展面,那就是行业性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你的能力可以达不到“师”的标准,但必须有创新和创意。从薪水的角度说,这多出的一部分工作也许是“奉献”,但为了职场的竞争需要,这是必须的。因此,吃不了丁点亏的员工、不愿意多出一点力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
B是打字员,同样,技术操作非常出色,一分钟可以熟练地打出一百多字。操作实战考核时,打了一篇千字文,不到8分钟就完成了。编排、检查后,输出来交给我。我拿过来一看,文中出现三个致命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民族,民权,“民生”打成了“民主”;而原国家主席杨尚昆打成了“杨尚仑”;“某市市委书记”打成“某市记委书记”。我没有指出文中的错误,让B将文稿看一下,有没有错误?
B的回答跟A一样:“那是校对的事,我打出来后,校对会看的,看了标出来,我来改。”分工明确,貌似很有道理。
我以考核为名,坚持让她将文稿看一下,她看了,改动了一个字,将某市记委书记的“记”改成了“市”,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市”和“记”的五笔笔法一样,大意了。
我指出了B没有看出来的两个低级错误,告诉她,这样的错误,如果没被发现就出版,足以让一家报刊的总编下岗。B脸红了,不过很坦诚,说自己不知道“三民主义”,也“不认识”杨尚昆。最后又重申了一遍。“这样的错误,校对会发现的。”
这样的员工,就是打字比机器人快,我们也不能用。原因同样简单,现代工作岗位分工明确,但也有个互助问题。许多工作要团队合作,有附带责任。B的工作,打字本身就带有校对工作职能,她人为地把两种工作区分开了。另外,信息化时代的打字工作,不再是一种纯操作性劳动,对从事这份工作的员工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两名应聘者最终没被聘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职业操守不够。恕我直言,现在的员工非常不重视职业操守,认为工作就是拿一分钱出一分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什么叫职业操守?举例说,一个足球队在场上,除去技术水平,主动的战术配合、积极的进攻姿态、不踢假球,就是一个球员的职业操守;过去作家写作用方格纸,把字写公正,把字装进格里,把稿纸搞干净,这也叫职业操守;酒店的员工下班时,发现哪间包房的灯没关,主动上前关掉,也叫职业操守。
一个讲职业操守的人,才会把一份简单的工作往完美里做,才有机会在应聘中获取老板的青睐,才有可能在岗位上获取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