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飞
摘要非语言沟通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非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关于教师非语言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师课堂教学非语言沟通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课堂非语言调查研究策略
0 前言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语言符号学家艾伯特·梅热比对人际传播中信息表达的情况做出研究后,提出一个公式: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 = 语调(38%)+表情(55%)+语言(7%)。就是说,信息沟通的效果93%是源于言语以外的因素。这种通过非语言、非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非语言沟通或交际。
在任何沟通场合,非语言因素总是和语言一起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的是在课堂教学这一沟通情境中,教师应如何使用非语言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1 调查研究
1.1 调查概况
为了了解教师非语言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笔者在某高职院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布于七个系,每系各抽取样本50个。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42份。调查问卷由单选题、多选题(封闭式)和填空题(开放式)组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手势、面部表情、微笑、肢体语言、副语言、服饰、化妆、体味和空间距离等。
1.2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
1.2.1 关注内容
据调查结果(详见表1),在342位调查对象中,关于学生对教师非语言信息的关注内容,按被选择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面部表情、眼神、服饰、头发和声音。由此可见,排在前两位的非语言信息都集中在面部,这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关注的焦点。
1.2.2 客体语
(1)服饰。当问及“教师是否有必要穿正装上课(体育课除外)”时,有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7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可见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穿着上可以有相对自主的表达。
在问及“不喜欢女教师穿戴什么上课”时,有37人(10.9%)选择了“有文字或图案的衣服”,有201人(59.5%)选择了“领口低的衣服”,有104人(30.8%)选择了“紧身的衣服”,有92人(27.2%)选择了“无袖衫”,有14人(4.1%)选择了“七分裤或五分裤”,有79人(23.4%)选择了“膝盖以上的裙子”,有120人(35.5%)选择了“较大的首饰”,有180人(53.3%)选择“凉拖”,有9人(2.7%)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领口低的衣服、凉拖、较大的首饰、紧身的衣服和无袖衫。(注:凡是比例之和超过100%的均为多选题,百分比为该选项选择人数占有效样本数342的比例,下同。)
(2)化妆。当问及女教师的化妆时,在342位调查对象中,除2个缺失值外,有2.3%的学生认为女教师可以化浓妆,有80.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化淡妆,有16.4%的学生喜欢教师不化妆。由此可见,八成以上的学生喜欢女教师化淡妆上课。笔者认为,化淡妆上课也可算是教师职业化的一种体现。
1.2.3 体态语
(1)微笑。在问及“教师的微笑能否给你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时,有94.7%的学生选择了“是”。由此可见,教师上课时面带微笑,让学生如沐春风,可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微笑对学生的影响,在开放式填空题中,笔者要求学生用词语表达对教师微笑的感受,具体结果详见表2。
(2)不喜欢的表情。在问及“你见过并且不喜欢的教师表情”时,有273人(80.1%)选择了“蔑视”,有261人(76.5%)选择了“冷淡”,有155人(45.5%)选择了“生气”,有72人(21.1%)选择了“疑惑”,有56人(16.4%)选择了“惊讶”,有12人(3.5%)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表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蔑视、冷淡和生气。
(3)目光接触。关于教师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有283人(83.5%)选择了“注视到全班同学”,有101人(29.8%)选择了“注视到认真听课的同学”,有59人(17.4%)选择了“注视到自己”,有39人(11.5%)选择了“低头或看PPT,没有目光接触”,有38人(11.2%)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八成以上学生希望教师的目光能兼顾所有的同学。
在问及教师目光的作用时,有211人(62.1%)选择了 “询问”,有303人(89.1%)选择了“鼓励”,有214人(62.9%)选择了“警示”,有15人(4.4%)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教师目光的作用,学生认为除了有正向的鼓励和询问外,还有负向的警示作用。
(4)手势。在问及“教师应使用哪种手势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有81%的学生选择了“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上”,有9.9%的同学选择了“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下”,有2.9%的同学选择了“手臂伸直,食指指向同学”,有6.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看来,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手势应该是“手臂指向同学,手心向上”。
在问及“不喜欢教师的什么手势”时,有119人(34.8%)选择了“手臂下垂在两边”,有44人(12.9%)选择了“手臂放在讲台上”,有168人(49.1%)选择了“手臂相握放在背后”,有231人(67.5%)选择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有18人(5.3%)选择了“用一定的手势配合讲解”,有24人(7.0%)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排在第一位的是“手臂交叉放在胸前”,这是一个防御性的姿势,不太受学生喜欢。
(5)不喜欢的动作。笔者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最不喜欢的动作,除缺失值外,具体结果如下其他学生不喜欢的动作还有“手放在背后”、“抖腿”、“双手叉腰”、“双手放口袋”、“挖鼻孔”、“趴在讲台上”、“坐着上课”、“提裤子”、“吐痰”等。
1.2.4 环境语——空间距离
关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的研究,有51.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站在讲台上”授课,有16.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站在教室通道的某个位置上”讲课,有4.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绕着教师通道转圈”上课, 有27.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变换在教师中的位置”上课。
尽管“站在讲台上”授课在学生选择中排在第一位,但是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进一步看到学生对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复杂心理。
在开放式填空题中,笔者要求学生用词语形容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教师,出现了正反两种意见。
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词语有“冷淡”、“应付”、“不负责”等。由表4可见,负面评价远远高于正面的评价。
对于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老师,学生直接描述自身感受的词语,正面有“自在”、“遥远”、“轻松”、“安全”、“自由”和“舒服”等,这些词语共出现24次,反面的词语有“厌烦”、“郁闷”、“烦”等,这些词语共出现6次。不过,正面词语背后的学生心理值得我们深究。
1.2.5 副语言
在问及“不喜欢教师的哪些表达信息”时,有235人(68.9%)选择了“表达不流畅”,有72人(21.1%)选择了“有口头禅”,有126人(37.0%)选择了“讲课不停顿”,有182人(53.4%)选择了“声音尖细”,有227人(66.6%)选择了“语速过快”,有111人(32.6%)选择了“语速过慢”,有9人(2.6%)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排在前四位的学生不喜欢的类语言信息依次是“表达不流畅”、“语速过快”、“声音尖细”和“讲课不停顿”。
在问及教师应如何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制止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时,有72.5%的学生赞同教师用“不经意地走到他们身边,站在他们边上讲课”的非语言方式,有30.1%的学生赞同教师用“停止讲课,沉默”的非语言方式制止讲话的学生,有32.2%的学生赞同教师直接用“请同学们静一静”带泛指的口头语言制止学生讲话。在五种制止方式中,“讲课中径直走到他们身边,用手敲击他们的桌子”和“用手指着他们,并说‘这两位同学请不要讲话”这两种方式被排在最后。显然,直接指出违法纪律学生的做法不为学生所认同。具体详见表5:
2 教师课堂教学非语言沟通策略
2.1 意识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形象整饰
作为高职教师,一定要高度意识到自身的非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服饰打扮、表情神态、姿态动作、人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向学生传递着特殊信号。学生会根据这些信息感知教师的气质、风度、个性、习惯、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并据此形成对教师的形象认知,产生对教师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其实际行为。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意识的、消极的非语言信息,合理地使用非语言符号,向学生展现一个积极、健康、朴实、敬业、爱生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2.2 关注学生非语言信息反馈,调整自身教学行为
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非语言行为外,还要关注学生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反馈信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往往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如非语言信息进行反馈。例如,学生对教学不感兴趣,往往会低头、减少与教师的目光接触、与同学窃窃私语、玩手机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非语言信息,寻找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重新建立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2.3 合理使用非语言符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非语言信息建立良好的形象,也可以合理使用非语言符号辅助教学、组织和调控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提高声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运用特殊的手势来辅助说明,用目光接触维持和学生的联系,用眼神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对座位空间进行安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不同教学阶段的时间控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到开小差的学生身边讲课使其集中注意力,用眼神制止讲话的学生,用点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等。总之,教师可以合理、综合地使用非语言符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隐性化管理。
2.4 关注非语言行为细节,避免传递消极信息
人类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往往是无意识的,因而也是最真实的。教师在无意或有意使用非语言信息时,尤其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往往直接决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首先,要避免一些会令学生产生反感的行为,如吐痰、掏鼻孔、双手抱在胸前、体味重、面无表情、用手指学生等。教师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能处处展现为人师表的风范。其次,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感受。例如,微笑不要让学生感到做作,表情不要让学生感到冷谈,课堂管理不要让学生感到反感等。
综上所述,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不仅要合理使用非语言信息以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要有意识地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发挥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