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蕾
数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重要源泉,是沟通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重要前提.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形象思维,促进多感官感受,绽放课堂的活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更应学会如何创设实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情境策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教学中自由翱翔,释放活力,创造精彩.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往往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而且百听不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故事情境模式,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把教材中反应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有趣的小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可能性”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古代的欧洲,有一位士兵冒犯国王,国王很生气,决定将士兵处死,士兵被关进了死牢.可是按照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死的时候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摸到“死”就死,然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士兵的命运会怎么样呢?”学生听完故事后,兴趣一下子被点燃,纷纷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答:“可能生,也可能死.”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也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大家有兴趣一起研究一下吗?”生:“有.”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在接下去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回答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真正做到掌握新知.
二、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面前,学生容易产生无助、退缩的心理,而游戏又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特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使数学知识趣味化,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探索新知、体验新知、理解新知,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真正掌握新知的目的.
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小游戏.游戏分为两队,第一队是由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同学组成的红队,第二队是由第三大组和第四大组同学组成的黄队.游戏规则如下:黑板上有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四个数位,每队每次只能摸一个数字,然后把它写在某个数位下面,直到两队写的数比较出大小为止,大的那队获得胜利.第一轮首先从个位开始写数.红队、黄队分别把摸到的数字3和8写在个位下面.师:“现在能比较出哪队获胜了吗?”生:“不能.只看个位不能比较出数的大小.”第二次红队和黄队分别把摸到的数字4和7写在十位下面,师:“现在能比较出了吗?”生:“还是不能,还要看前面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大小.”第三次红队和黄队分别把摸到的数字6和3写在百位下面,师:“现在能比较出大小了吗?”生:“不能,还要看千位上的数.”第四次红队和黄队分别把摸到的数字8和2写在千位下面,师:“现在能比较出大小了吗?”生:“能,因为千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第二轮从千位开始写数.红队和黄队分别把摸到的数字6和2写在千位下面,师:“现在能比较出大小了吗?”生:“能.最高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千,后面的都比千小,所以不用看了.”教师借此引导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而完成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做”获得的,而不是靠“听”得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有效的游戏情境,寓游戏于数学教学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交流、实践的空间,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弥补了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数学教学应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问题,故意设疑、制造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笔者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一道练习题时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大家比一比谁更聪明.老师盒子里有15个乒乓球,现在请一名同学跟老师比一比,我们两人轮流从盒子中取兵乓球,每人每次只能取1~3个,而且都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个乒乓球的人获胜.只要老师先取,随便你们怎么取,老师都会赢,你们相信吗?”“谁先来跟老师比一比.”话音刚落,课堂就炸开了锅,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个个都跃跃欲试.经过几名同学的轮番挑战,学生被老师的屡战屡胜给吸引住了,眼里尽充满了疑惑,心想: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什么小秘密?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内在需求,瞬间迸发出一股勇于探究新知的火花.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沉浸在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主动探索,寻找答案,加深了对新知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悬念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自主投入到学习中,促进了思考,深化了新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禁锢,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体验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探索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课前准备,教师要求大家晚上放学时去超市或采用别的方法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并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教学时,教师谈话:“昨天,请同学们逛超市或采用别的方法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现在,请小朋友们汇报你们收集到的商品的价格.”生1:“一块橡皮1.5元.”生2:“一本笔记本3元.”生3:“一个书包46元.”生4:“一管牙膏10.55元.”生5:“一个卷笔刀10元.”生6:“一袋汤圆7.60元.”师:“小朋友们真棒,收集了这么多种不同商品的价格.请你们仔细观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分类.”生:“1.5元、10.55元、7.60元分成一类;3元、46元和10元分成一类.”师:“理由呢?”生:“3,46,10都是整数,1.5,10.55,7.6都不是整数.”师:“非常好,像1.5,10.55,7.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其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学生在教师的生活情境引导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较好地掌握了新知,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快乐.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镜头,在课堂中建立数学的生活模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是门艺术,而情境创设则是这门艺术的一大特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数学教育者,如何敲准这一锤,如何敲对这一锤,值得我们反省、思考.数学情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思考,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妹菊.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艺术[J].学术研究,2011(7).
[2]韩国银.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39).
[3]魏小静.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应突出“四性”[J].素质教育论坛,2008(06).
[4]刘婷婷.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之我见[J].学术研究,2010(4).